谷歌、苹果、微软…这些大公司是如何“阻止”你修手机、修电脑的

手机维修店越来越多了。

如果大家有关注过,很容易就能发现家周边的手机维修店、配件店越来越多了,这或许印证了一个流传极广的段子——开店卖手机不如卖手机配件赚钱。

然而手机维修店的增加,并没有让人们修理手机变得多容易,毕竟手机能否修理并不完全由修理店决定,而是手机厂商们。

彭博社最近就采访了一位长期修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维修店主 Justin Millman,结果发现微软、苹果、Google 等大型企业正在「阻碍」维修电子产品。

缺少零件、硬件锁定,修复电子产品远比想象的难

不少人对于电子产品修理的印象是暴利,批发零件价格的十分便宜,而且半小时不到就可以更换好,人们却要付出几倍于零件价格的修理费。

Millman 在采访中给出了一些不同于常规印象的情况,他常常要拒绝不少「暴利」的修理订单,原因并非是他技术不行,而是缺少零件。

以他经常遇到到的 Chromebook 电脑为例,这种设备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大发异彩,销量极速上升,便宜的价格深受学生欢迎,但 Chromebook 极度依靠 WiFi 模块,各种云端应用是它的根本。

而 Millman 拒绝的订单正是 Chromebook 的 WiFi 模块损坏,他并不在相应的维修供应商计划中,也就无法获得厂商定制的 WiFi 模块,也就修理不了。

这也促成了零件市场的火热,Millman 每天上午都会花费好几个小时浏览超过 25 个电商平台,购买不同型号 Chromebook 上的特定零件。

修理市场远比想象的大,和学校合作的他一个月修理的 Chromebook 和 iPad 就超过 2000 台。

原厂零件以及二手零件的流通一定程度上满足 Millman 这样的第三方店主的维修需求,但厂商们的限制并没有结束。

此前就有二手回收商在社交媒体上吐槽 MacBook 的 T 系列安全芯片,苹果为了保证用户数据安全,会利用安全芯片锁定用户信息,甚至是电脑硬盘,只有 Mac 主人才能通过 Apple ID 擦除数据。

而二手回收商一旦收到一台未擦除数据的 Mac,无法消除数据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拆解零件售卖了,二手 Mac 和零件产品的价格还是相差悬殊的。

同样的安全芯片单元在其他苹果设备也有,iFixit 曾尝试为 iPhone 12 更换第三方摄像头,结果更换后的 iPhone 12 无法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也无法使用人像光效。

缺少定制零件以及硬件锁定都让减小了第三方维修商的维修范围,仅损坏一个 WiFi 模块的学生们不得不去重新购买一台 Chromebook。

看来疫情期间 Chromebook 电脑销量大增,除了暴涨的网课需求外,疫情期间转运零件难度增加、转运速度减慢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Millman 在采访中也表示疫情期间维修订单增加了。

Millman 所遭遇的困境是整个电子产品维修市场的缩影,不仅仅是手机、电脑,使用周期更长的电子游戏机同样有,大多数厂商在关键零件中都会选择定制零件,而第三方维修店缺乏不在官方维修供应商中往往就得不到相应的零件。

每年因为缺乏维修而报废的电子产品数不胜数,造成了大量浪费的同时也不利于环保。

据美国公共利益研究组织 RIPG 的数据显示,每年仅美国地区就要为生产智能手机消耗 2370 万吨的原材料,该组织估计如美国地区消费者多使用一年智能手机,减少的排放量相当于 63.6 万辆汽车。

▲ 无法维修导致大量电子产品沦为电子垃圾。图片来自:NationSwell

而在面对环保组织和监管机构诘问时,微软、苹果等公司常见的理由都是「安全」。

维修法提出了很多次,但通过率并不高

面对科技公司们对维修的限制,监管机构并不是没有想办法,通过立法改善就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方案之一,而且在汽车行业已经有相应的历史成功案例。

2012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就有相应的维修法出现,法律要求汽车厂商、经销商向第三方维修店公开汽车系统的信息,以方便第三方维修店自主维修。

此前我一位朋友便告诉我,之前不少家电都会在说明书附上产品电路图,如果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自己修理家电并不算特别难。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维修法并没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通过,其应用范围也很难拓展到手机、电脑等常见电子产品当中,大型贸易机构乃至微软等大型科技企业都是其中的拦路虎。

代表 Google、苹果等多家大型科技公司的贸易组织 TechNet 就多次向立法机构发信劝阻通过维修法,结果正如 TechNet 所希望的,仅 2020 年美国就有超过 25 个州决定不通过维修法案。

对此,微软给出的理由维修法案会从根本上摧毁它们的知识产权,这倒也不是无稽之谈,公布产品详细组件信息之后,万一有人根据相关信息自己购买相关核心零件组装,生产盗版劣质产品销售怎么办,之前就有替换 iPhone 内部零件重新包装销售的案例。

另一个理由则是「安全」,像 Millman 这样的第三方维修商并没有通过微软、苹果等大公司的认证,万一出现安全事故人们对于产品的信任度就会大大降低,这既是消费者所不愿看到的,科技公司们同样也是。

此外,苹果虽然是众多大企业中较早对第三方维修店开放服务的公司之一,但它的 IRP 服务同时也有审核较慢,开放维修范围有限等限制,Millman 就表示即使参与了苹果开放的第三方服务商计划,同样也拿不到 iPad 屏幕零件。

看起来大公司的理由并非没有根据,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这只是借口,这只是科技公司「计划淘汰」电子产品的理由,让消费者不能维修而去购买新产品,从而获取更大的收益。

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手机、电脑等使用周期越来越长了,一方面是芯片性能的增长,能够在更长时间内流畅运行,另一方面系统更新支持周期也越来越长了。

此前 Google 曾和高通达成合作,共同承担一部分升级适配工作,让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能支持 4 年的 Android 系统更新和安全更新,并提升更新速度。

苹果得益于软硬协同的优势系统更新周期一直很长,最新的 iOS 14 系统就做到了近 6 年的系统更新支持。不过系统更新也可能会出现问题,此前 iOS 14.5.1 就出现过随机降频问题,虽然苹果后期修复了该问题。

对比来看,跌落损坏、电池续航降低等对电子产品使用周期影响更直接,缺乏零件或硬件锁定都会让它们无法继续使用,可见维修法的重要性。

更长的换机周期会催生更多修理需求

在 PC 领域曾有一个著名的安迪-比尔定律,大意为电脑性能的增长需要被更强性能需求的软件吃下,这才能推动电脑市场循环健康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这其实是对电子产品领域供需关系的一种直观描述,它同样可以应用到手机等多个电子产品品类中,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无论电脑还是手机都已经进入了高度成熟期。

性能的大幅度增长已经很难带来突破性体验提升,市面上的大部分中低端产品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基础体验了,新产品、新技术带来的体验升级有限,这就催生了更长的电脑、手机使用周期,换机周期进一步增长。

根据中国移动终端实验室发布的报告,2020 年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达到了 25.3 个月,而换机原因中手机损坏所占比例为 25.6%。

这充分说明了维修需求正在增长当中,如果手机、电脑市场仍保持当前的发展状态,未来维修需求只会越来越多,而高涨的需求自然会催生的新的商业模式乃至机构。

维修门户网站 iFixit 正是高涨需求下新商业的一个缩影,提供如百科一般维修教程的它,依靠售卖维修工具、维修方案获取收益。

同时高涨的需求也会催生更多类似 iFixit 这样的维修商入局其中,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投票会推动优胜劣汰,以往那些偷换零件、违规修理的小维修商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窄。

针对大公司的监管机构们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欧盟地区就对维修法十分重视,但此前法国就通过一项新法律,要求电子产品厂商们在产品旁边标注可维修分数,通过这个告知消费者产品维修难度,进而推动厂商制造更容易维修的产品。

法律推出后很快就奏效了,三星很快就对旗下产品 Galaxy S21 Plus 添加了详细的在线维修指南,以供人们参考,这也能提升产品的可维修分。

欧盟地区则通过法律要求 27 个成员国内的冰箱、洗衣机、吹风机等家电的维修期达到 10 年,提供维修指南的同时保证相关零件的使用期限同样也要求达到 10 年。

在可见的未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仍然会是我们常用的工具之一,而使用周期的增长,只会让维修这一话题越来越被重视,相关商业机构也越来越多,维修法虽然还未全面通过,但人们对于它的重视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相关法律的推进,才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更方便的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