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领资产创始人孙祺被判处无期徒刑!20万亿私募基金市场,重大警示!

近日,一家私募的“离谱操作”被曝光。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一中院)披露信息称,华领资产创始人孙祺指使他人以虚假的票据收益权项目作为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开出划款指令,套取资金转入自己控制的相关账户。经司法审计,华领资产、孙祺非法募集资金人民币76亿余元,造成700余名被害人实际经济损失人民币20亿余元。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华领资产已于今年3月遭协会注销。据统计,今年以来伪私募、乱私募加速出清,截至11月26日,中基协注销私募数量超过800家。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私募集团化运作、非法集资等诸多行业乱象得到加速整顿清理,合规至上已成为行业新趋势。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应持续提高合规水平,而对于投资人来说,也可以从愈发透明化的管理人信息入手,降低“踩雷”概率。

非法集资“坑了”700多人

11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一中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单位上海华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华领资产”)、被告人孙祺集资诈骗案。

上海一中院披露信息显示,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华领资产先后成立了华领泽银稳健系列、华领定制系列等共计35只票据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在产品发行时,华领资产宣称基金投资银行承兑汇票或票据收益权项目,资金全程在银行间封闭循环运作,且基金产品分级设计,优先级投资的资金安全有保障等,骗取投资人信任。

华领资产投资者也曾向媒体反映,华领资产在路演、募集和通过其销售人员、业务员、理财师招揽投资人认购、申购该系列产品的过程中,一再强调该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等“高流动性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风险等级为R1(谨慎型)、R2(稳健型)。

然而在实际经营中,孙祺指使他人以虚假的票据收益权项目作为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开出划款指令,套取资金转入孙祺控制的相关账户,并将部分套取的资金转入劣后级投资人账户内,充作劣后级出资。

经司法审计,华领资产、孙祺非法募集资金人民币76亿余元,用于兑付投资人本息、公司运营、个人挥霍等,仅少量资金用于投资、借贷等活动,造成700余名被害人实际经济损失人民币20亿余元。

对此,上海一中院依法对华领资产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亿元,对孙祺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伪私募”、“乱私募”

加速出清

公开资料显示,华领资产曾是一家在上海的私募管理人,登记类型为“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成立于2013年8月27日,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为孙祺。在私募产品“爆雷”前夕,华领资产在管基金产品超过50只,管理规模也接近40亿元。

不过,骗局终有被揭开的一天,2019年华领资产便被立案侦查,今年3月中基协注销了其管理人登记。

“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公募三次奔私浪潮曾为私募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私募管理人数量的迅速增加,也带来了私募集团化运作、非法集资等诸多行业乱象。近年来,私募行业相关规定的陆续出台,重申和细化了私募基金的监管底线,持续推动着私募行业正本清源,‘伪私募’、‘乱私募’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沪上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从数据来看,“伪私募”、“乱私募”近年来加速出清。据记者统计,2018年至2021年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分别为90家、516家、608家和593家。截至11月26日,今年以来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数量达805家。

另外,截至今年10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达19.88万亿元 ,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3967家。而去年同期,管理基金规模为19.69万亿元,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4569家。规模持续增长但管理人数量有所下降,可见私募行业优胜劣汰效果逐步显现。

投资人如何识别伪私募?

除了监管趋严,近年来私募的信息也愈发透明化,业内人士认为,投资人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提前识别一些“伪私募”。

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提示,中基协对私募的信息披露非常完整、细致,投资者可以核对公示信息中的基金管理人全称、组织机构代码是否与该私募机构宣传资料上所提供的一致。而且按规定,私募管理人在更换办公地址之后需要及时在协会更新,投资者可以根据备案信息上的办公地址实地走访。

一位私募合规人士也坦言:如果私募有以下特征,投资者应该格外警惕。首先,查询公开信息,对成立时间超过两年但旗下产品极少的私募要存疑。多数伪私募对产品布局不重视,其目的或是变相开展借贷业务,或是非法集资和诈骗。其次,保本保收益的私募不能碰。推介材料中出现“选择我们,本金无忧”或是“承诺一年内以回购方式还本付息”,都是违规行为。

编:孟   妹   校对:孙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