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拟向央行借500亿瑞朗,美国多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将向瑞士央行借500亿瑞士法郎,以增强流动性。

瑞信星期四(3月16日)宣布,集团正在采取果断行动,打算利用担保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向瑞士国家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借入500亿瑞士法郎的资金,以预先加强其流动性。这些资金完全由优质资产担保,并将用来支持瑞信的核心业务和客户。

另外,瑞信正在就10种以美元计价的高级债务证券提出现金要约收购,总价高达25亿美元,对四只以欧元计价的高级债务证券进行单独的现金要约收购,总价不超过5亿欧元。这些要约将于2023年3月22日到期。

瑞信透露,这些交易符合集团主动管理整体负债构成和优化利息支出的方法,并使集团能够利用当前交易水平,以具吸引力的价格回购债务。

当地时间3月14日,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宣称在2021年和2022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次日,瑞士信贷开盘跌近30%,股价再创历史新低。截至发稿,瑞士信贷报2.16美元/股,跌幅为13.94%,市值85.13亿美元。

而就在此前一周,美国证交会提出了对其财务报表的担忧,并对瑞信进行了新的审查。而瑞士信贷最大的投资者沙特国家银行随后“无法向瑞士银行提供任何进一步的财政援助”的表态,也令瑞信银行出现新一轮下跌。

对于近两年来“麻烦”不断的瑞信银行,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指出,2021年3月,Archegos Capital倒闭,导致瑞信投资爆仓,巨亏超过50亿美元,引发市场对瑞信破产担忧;2022年6月,瑞信因涉嫌洗钱而被定罪,尽管该银行采取措施积极自救,熬过了“至暗时刻”,但市场对其担忧挥之不去;直到2023年3月,美国多家银行接连倒闭,叠加瑞信此前披露年报存在“重大缺陷”,且近日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称受监管方面限制无法向瑞信提供更多救助资金,市场担忧瑞信违约风险,瑞信的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升至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高位。

当地时间3月15日,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Ammar Al Khudairy接受采访时被问及若瑞信再次要求增加流动性,该沙特银行是否愿意协助瑞信时,他表示:“答案是绝对不会,除了监管和法规的限制这些最简单的原因之外,还有许多理由。”当地时间3月16日,AI Khudairy表示,对瑞士信贷的恐慌是“没有依据的”,瑞信可以依靠自己的战略渡过难关。

美国多家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

据美国媒体16日报道,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多家美国大型银行当天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当天稍早时候,第一共和银行股价曾一度暴跌超35%。

第一共和银行是美国第14大银行,截至2022年底,该银行拥有约2130亿美元的资产。有报道称,在上周第一共和银行股价开始暴跌前,该银行的多名高管已抛售了价值1200万美元的本银行股票。

瑞信银行问题对市场冲击比硅谷银行更强

“一些存在隐患的银行,在目前局面下很可能会现出原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美国硅谷银行到签字银行,再加上最新出现的瑞信银行问题,反映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在目前货币政策不断收紧,流动性开始收紧的情况下,银行的经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赵锡军看来,特别是对于像硅谷银行一样出现资产负债配置错配的银行和像瑞信一样在管理方面有问题的银行,这种挑战可能会变成致命伤害。“无论是从资产规模、历史还是市场影响看,瑞信银行出现问题对市场产生的冲击肯定会比硅谷银行更强”,赵锡军介绍称,瑞信不仅仅是一家银行,还是一家投行、一个资产管理机构,所以其业务涉及面更广泛也更为复杂,因此所带来的影响也会更为深远。

类似地,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欧洲经济学家安德鲁·肯宁汉姆(Andrew Kenningham)3月15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原则上瑞信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要比上周处于危机边缘的美国地区性银行大得多。瑞信不仅是瑞士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周茂华分析,由于瑞信银行具有“全球系统性银行”特征属性,如果瑞信银行倒闭势必引发全球银行业信用冲击。“瑞信银行等事件对中国影响有限”,周茂华指出,中国与欧美银行经营模式不同,中国银行业对资本市场依赖程度不及欧美,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主要受实体经济景气度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与欧美关联性目前仍较低,欧美与中国银行体系难以形成“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