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较2021年同比下降11.77%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世界读书日主旨宣言。

00后忙读书考研、90后忙育儿和赚钱

近日,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3线上图书消费观察》报告显示,女性比男性更爱买书,未婚用户买书拼事业,已婚用户买书拼教育;00后忙读书考研、90后忙育儿和赚钱。京东的销售情况显示,2023 年图书类销量占比最高的是教辅和考试类书籍,销量占比 40%,其中,中小学教辅书销量占 32%。此外,童书销量占比 18%,小说、励志与成功、人文社科类图书占比 3%-6%。

2023 年网上销售的专业书籍中,医学、绘画、电子与通信、工业技术和农业 / 林业书籍的销量增长最高。

从购买力的角度看,36-45 岁消费者买走了近 5 成图书,26-35 岁消费者买走了近 3 成图书。从 00 后的网购图书偏好来看,00 后读书的主要压力在于考研。他们在考研用书、大中专教材教辅、外语学习类图书的消费偏好最高,同时也爱买青春文学、摄影图书和小说。90 后则忙着学习处理家庭生活和赚钱,在育儿、家居、婚恋类图书的消费偏好较高,同时在金融投资、计算机与互联网、管理类图书的消费偏好较高。80 后的图书偏好体现出较强的教育责任心,他们在中小学教辅、字典词典 / 工具书、音乐、童书、科普读物的消费偏好较高。

IT之家从报告中获悉,京东的销售情况显示,女性网购图书的销量占比 53%,高于男性 6 个百分点。男性消费者对金融投资、计算机与互联网等领域更感兴趣,阅读兴趣比较偏向专业领域的知识类书籍。而女性则更喜欢购买与家庭教育和艺术相关的图书,在童书、家教及时尚、音乐类图书的消费偏好较高。

已婚用户的书籍购买量是未婚用户的 4 倍,买走了 8 成以上的图书。从品类偏好来看,未婚用户网购考试、教辅书、计算机等专业书的占比高于整体,读书主要是为了拼事业和前程。然而在结婚后买书的重心改变了,已婚用户在童书、中小学教辅、家教等品类的消费占比高于整体,教育下一代成为网购图书的第一出发点。

不同地区网购图书的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一线城市人均网购图书量高于全国均值 8.8%,二线城市人均网购图书量高于全国均值 1.6%,三至五线城市网购图书量略低于全国均值,县域农村人均网购图书量低于全国均值 8.8%。从区域来看,华北、华东地区人均网购图书量高于全国均值 1%-4%,华南地区人均网购图书量与全国均值基本相当,华中、西北、东北、西南地区人均网购图书量低于全国均值。

图书零售市场前景令人担忧

今年1月6日,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指导下,《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871亿元,短视频电商零售图书码洋同比上升42.86%,码洋占比赶超实体书店,成为新书首发重要渠道。据统计,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较2021年同比下降11.77%。从不同渠道零售图书市场看,实体店渠道零售图书码洋同比下降37.22%,平台电商同比下降16.06%,短视频电商实现正增长。从2022年各类图书的码洋构成看,少儿类是码洋比重最大的类别,且码洋比重进一步上升;教辅类码洋比重位居第二,文学类码洋比重增幅最大。报告分析指出,出版行业作为以内容为核心的创意产业,要实现出版繁荣不仅需要大量品种,还需要增强原创能力。2022年,我国原创新书品种规模占比升高,文学类新书中原创占比最高。《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

在去年12月21日举行的2022中国书店大会上,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9.56%的书店没有收入,32.09%的实体书店收入在10万元以下。现金流问题突出,34.71%的书店表示,现金流已受影响,难以为继;54.53%的书店表示已受影响,尚可维持;3.82%的书店表示即将产生影响。实体书店的人员工资、店面租金、物业费用、货款给付等各项支出并未减少,但由于长时间没有营业收入,导致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给书店经营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报告还显示,实体书店62.17%在通过社群卖书,35.92%在通过网店卖书,17.3%在做线上读书会,17%在通过直播卖书。实体书店具有内容基因和复购属性,私域流量运营是促进书店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实体书店私域流量建设情况却并不乐观,调查报告显示,实体书店45.47%无私域流量,44.97%私域流量在1万人以下,仅有不到10%的企业拥有1万至50万以上的私域流量。

《南方都市报》针对北京、上海、成都、郑州等11座城市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小学生人均阅读量为14.3本,而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仅相当于小学生年阅读量的1/3左右。

去年成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8本

今天(4月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正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4.2%;成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均较上年有所提升;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1.14本;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

调查发现,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增幅稍高于纸质图书阅读率,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从城乡对比来看,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6%,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0.2%,均较上年有所增长。

同时,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手机移动阅读成为主要形式,去年有77.8%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上年增长了0.4个百分点。有71.5%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有26.8%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21.3%的成年国民使用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

“听书”和“视频讲书”正成为新的阅读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五成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32.3%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6.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8.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有2.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视频讲书”。

时长方面,在传统纸质媒介中,去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3.13分钟;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105.23分钟,手机阅读等轻阅读占用阅读时间越来越长,深度阅读有待加强。

(来源:新华社、IT之家、快科技、澎湃新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