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关村论坛|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集聚力量突破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智能产业的“根”技术

5月26日,2023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致辞环节表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工信部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与国内外各界人士携手共同推进全球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的进步。

徐晓兰指出,要夯实产业发展底座,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快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的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的攻关突破,集聚力量突破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智能产业的“根”技术,加快和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布局和质量,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底座。

此外,她还强调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整合行业的科技力量,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力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生力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发展生态,坚持向高端化要竞争力,向智能化要新优势,向绿色化要新动能。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5月25日晚,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开幕,开幕式上发布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重大科技成果一: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评估报告
评估认为,北京原始创新和科技源头供给能力实现了提升,在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方面作出了示范性探索,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重大科技成果二: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重要进展与成效
目前,累计出台58项配套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与明显成效。企业研发投入动力大幅提升,1万余户企业享受基础研究税收试点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等政策,加计扣除金额达300多亿元。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加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吸引高校、科研院所近千项专利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支持组建一批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实现常态化。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将向示范区全域推广。

重大科技成果三: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
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强化原始创新,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256核高性能区块链加速芯片。该款芯片集强算力与高安全于一体,调度256核多线程并发运行,每秒可以处理100万笔区块链智能合约交易,并提供高效隐私计算能力,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支撑构建软硬一体的高性能、高可信、高安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重大科技成果四:半导体黑磷的超快瞬时能带调控
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在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快时间尺度上拍摄电子结构随时间演化的“电影”,实现了非平衡态电子结构的测量和瞬时调控。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成功利用飞秒激光改写了黑磷的“基因”。这一重大科学发现,不仅拓展了非平衡态物理知识的前沿,还为未来超快时间尺度上的材料物性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在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非平衡态物理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重大科技成果五: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体系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取得了使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通过建立人体细胞化学重编程方法,实现了不同体细胞类型转变,将人的皮肤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并成功制备了胰岛细胞。与传统技术相比,化学重编程体系更加安全和简单、易于标准化、易于调控,解决了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发展的底层技术问题。

重大科技成果六: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
“量子未来-QUAFU”平台上线了136、18、10个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芯片,是国内规模最大、单芯片比特数最高的云平台,并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与国产化。该平台兼容国际通用的开放量子汇编语言标准,为用户提供了便于提交计算任务、开展重要科学研究的量子计算平台。该平台的操控和读取精度超过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大科技成果七:新冠病毒体液免疫逃逸机制与突变进化特征
昌平实验室科研团队自主开发了高通量深度突变扫描技术,破解了新冠奥密克戎毒株各个氨基酸突变对中和抗体的逃逸机制,率先揭示了新冠病毒趋同进化现象及其原理,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RBD)进化预测模型,并准确预测了相关毒株的未来进化趋势,为抗体药物和广谱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性理论与技术支撑。

重大科技成果八:陆相页岩油技术革命及战略突破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创新陆相页岩油源内富集地质理论,创建了陆相页岩油赋存实验表征等五大关键技术体系,形成1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68件发明专利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了松辽盆地古龙等3个国家级示范区与基地,获得了一批重大勘探发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重大科技成果九: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正式发布。丛书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组织,邀请3000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共同研究,历时三年形成38册系列书籍,研述了人工智能、合成科学、先进材料等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将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参考。

重大科技成果十:国际科技组织落地北京
当前,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国际智能制造联盟、国际介科学组织、亚洲仿真联盟等国际科技组织陆续落地北京。北京将在朝阳区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组织落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赋能助力。

“高精尖”科技成果扎堆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

在中关村论坛举办期间,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于5月26日—30日在北京举办。在展会现场,一些尖端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本次展览总面积2.7万平方米,约650家企业机构参展。分为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信息科技与智能制造、绿色双碳、医药健康、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合作6个展区。集中展示区块链、高端制造、基因与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

这一款单孔手术机器人独家的蛇形臂,拥有最短7cm的展开距离,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经后腹膜入路的单孔机器人,能为众多病症治疗提供更微创的手术方案。

在机器人展示集群,既展示了芯片、传感器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也展示了大量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多功能机器人。

本届展览聚焦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包括诸多首发首展项目,长安链、量子计算云平台、开源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术成果也集体亮相。

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自2007年起,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关村论坛已成为全球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高端国际论坛。

(来源: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王胜东 尹一男;中国质量报,记者 徐建华;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