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工商信息APP显示,华为最新成立东莞棠雅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主营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园区管理服务等。
对此,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该公司主要承担建设、管理园区配套人才房功能,无对外拓展房地产业务属性,主要是对内服务的属性。
股东信息显示,东莞棠雅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公司介绍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园区管理服务、工程管理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等。
另据“CNMO”盘点,华为自从将终端总部迁至东莞松山湖之后,一直在持续买地。截至2020年,华为已经累计在松山湖片区拿下36宗土地,其中15宗商住用地专门用于建设人才公寓,总占地面积94.9万平方米,总拿地价62.28亿元。
有媒体分析,此次华为在东莞成立专门的房地产公司,可能是为了方便将目前以及今后的自身房产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对于地产领域,华为方面曾多次表态不会开发房地产。公司曾在2019年斥资8.45亿元拍下了一宗约12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但仅用于企业总部人才房配套项目。
早在2021年8月,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表示,全世界最大的三个工业领域,第一大领域是房地产、第二大领域是汽车、第三大领域是手机。“华为不会去开发房地产,但全屋智能,把家里所有东西万物互联,通过鸿蒙系统全部连接起来,华为跟全世界第一大产业建立了联系。”
不过,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屋智能市场潜力巨大,华为在房地产科技发展、智能化转型等方面正持续布局。据悉公司自2021年推出全屋智能1.0后,目前已迭代至全屋智能4.0。
腾讯也被闹过“乌龙”。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华为斥资15亿元成立房地产公司,被误解为进军房地产业务的“乌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今年7月26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发生经营范围工商变更,其中,许可经营项目新增房地产开发经营,一般经营项目新增非居住房地产租赁。
后续,腾讯内部人士解释,此次腾讯申请补充房地产开发及租赁的经营范围,并非为了开展普遍意义上的地产类业务,而是为了满足正在建设的新园区——大铲湾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业务需求。大铲湾项目以腾讯自用产业园区为核心,同时也会设立一些诸如办公物业、会议中心、商业等公共配套设施,这些附属设施的开发和运营涉及到对外经营,因此需依照法规补充相关资质。
(来源:券商中国、CNMO、联合早报、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