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就不会有‘美国造’电动汽车”

【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网12月10日报道 彭博新闻社网站12月5日刊发题为《没有中国,就不会有“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文章,作者是利亚姆·丹宁。全文摘编如下:

如果能源转型是一种产品,它的包装上应该印有“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字样。在美国,这不会让该产品变得易于销售,因此美国能源部刚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以巧妙处理有关措辞。

期待已久的关于电动汽车联邦税收抵免资格的指导意见已经到来。它涉及原产国。概括而言,在《通胀削减法案》之下,要扩大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就需要更多地从美国采购电池组件,并更多地从美国或自由贸易协定伙伴那里采购关键矿产。此外,来自所谓“受关注外国实体”的原材料和组件将导致这些汽车没有资格获得抵免,从而降低它们的竞争力。

有一些国家属于“受关注外国实体”,但最重要的是中国。中国拥有或控制价值链的许多部分,其中就包括电动汽车电池。

《通胀削减法案》想要的不仅仅是绿色科技,还必须是美国本土制造。然而,不可避免的事实是,如果没有中国工厂带来的成本通缩,我们甚至不会在这个时候就脱碳进行可信的对话。

新的指导意见试图通过一种含糊性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种含糊性只有靠律师才能澄清。

一个明显的灰色地带是许可证的发放。福特汽车公司遭到政界抨击,因为它计划在密歇根州建设一家电池工厂,该工厂将使宁德时代的技术获得许可。而新的指导意见对此给予含蓄的赞同。

此外,25%的控制权门槛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严格。美国清晰观点能源伙伴公司在一份新报告中写道,有关措辞为通过多层所有权来稀释实际控制权留下了空间。

这实际上会招致一种无章可循的状况。这将激怒参议员乔·曼钦这类人,他是《通胀削减法案》的重要支持者。

即使“受关注外国实体”规则中存在这样的模糊性,即使假设它们会在法庭挑战或未来的选举结果后幸存下来,这些涉及“受关注外国实体”的规则也会使电动汽车需求的增长——尽管同比仍超过50%——与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相比有所放缓。

这里暗藏着对一种东西的需求——在华盛顿这种东西确实是一种罕见的商品,那就是谦逊。正如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简·中野所指出的那样,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不同,美国从未真正拥有国内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尽管这会让国会的一些人感到不快,但在这一行业,美国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 (编译/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