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3.7万亿元同比翻番

【北京日报 记者 吴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文化和旅游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采取了系列针对性、实效性举措,做了大量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旅游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今年以来,旅游业加快复苏,人们感慨旅游的火爆场面又回来了。根据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达到36.7亿,实现旅游收入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14%。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居民出行大幅度增加。在带动相关消费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复苏。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需求,助力扩大内需战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创新旅游产品供给。露营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旅游演艺等新产品新业态相继开发。各地旅游产品穿珠成链,制定“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中国茶文化主题旅游线路等进一步加强了供需对接,旅游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的同时,文旅部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指出,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合理压缩审批时限。探索制定新业态包容审慎的政策,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尤其是积极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演出新空间、沉浸式演出、网络演出、旅游民宿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创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丰富消费新体验。

下一步,文旅部将推动实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和“入境旅游促进计划”等,为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务。还将进一步推动更多领域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让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体验生活、享受健康。

超1.2亿人参与广场舞

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表示,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三个方面。

据了解,除了传统公共文化设施以外,一些颜值比较高、有设计感、内容比较多、运行比较灵活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相继出现,例如浙江的“城市书房”、广东的“粤书吧”等,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

“现在的群众文化活动,老百姓唱主角,据我们统计,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已经超过46万个,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长。”陈彬斌介绍,广场舞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文化活动,据统计,超过了1.2亿人。

此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内容供给,提升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增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卢映川举例称,故宫博物院保存约186万件文物藏品,目前已有90万件套实现了数字化采集,占48%左右。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约143万件套,70万件套实现数字化采集,约占49%……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对促进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推进北京中轴线和春节申遗

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方向。在非遗系统性保护方面,文旅部正积极推进北京中轴线和春节申遗,据介绍,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增至57项。

传承保护体系全面建立、非遗保护传承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非遗创新发展十分活跃……卢映川对此表示:“大家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各地依托非遗开发的文创产品市场非常活跃、丰富、多样,市场传承是最有效的传承。通过一些新产品的开发,不仅促进了技艺传承,同时也让非遗更好地走近消费者、需求者。”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56名,同时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卢映川强调,下一步,将按照系统性保护要求,在政策法规体系、名录体系、理论研究体系、人才队伍体系、传播推广体系以及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继续用力,扎扎实实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