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5月13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延续升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近期,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价格波动较大,请各有关单位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理性投资,共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根据业内提供的运价数据,近期欧线航运现货价格大幅飙升,且涨幅大于期货。例如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其在3月21日报出的4月初出运价格为1575美元/TEU -1766美元/TEU,而5月13日至5月下旬出运价格高达3925美元/TEU,涨幅约120%-150%。相比之下, EC2406合约结算价3月21日至5月13日涨幅约为120%。
【第一财经】“5月底的舱位基本都没了,现在只有需求没有供应。”长三角一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负责人纪森(化名)告诉第一财经,大量的集装箱在“外面游走”,港口缺箱严重,“一舱难求”再现。
这样的紧缺之下,涨价显得顺理成章。“5月上旬美线(运价)差不多是4100美元一个柜(40英尺的集装箱),已经连涨了两次,每次各涨了1000美元左右!”纪森估计,涨价还将继续,并将在5月下旬飙升到5000美元以上。这也意味着,这波运价的涨幅将是成倍的。
缺箱、缺舱,价格疯涨,这让货代及外贸企业大呼“难受”。
“爆仓、缺柜,一片狼藉。货代和货主都非常难受。”深圳堡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志从告诉第一财经,缺柜从一开始的宁波港蔓延到上海港,如今全国各大港口都出现了供应紧缺的现象。
“不管是中东还是欧洲,还是南美,运到各个地方的货基本都延迟了!”外贸人丁言东告诉第一财经,目前有大概4个柜子的货推迟了发货,最晚的比原定时间推迟了将近一个月,“本来4月下旬要发的现在也都还没发”。发货慢了,必然对应着返单慢,也很可能会影响后续订单的规模。
和货代及外贸人的“难受”相比,船公司和集装箱制造企业的日子似乎又舒坦了起来。在马士基感叹新船订单下少了的同时,集装箱行业的最新景气度已经从原先的过渡区间重回景气区间。
作为全球集装箱制造龙头,中集集团今年一季度的集装箱业务复苏明显,干货集装箱销量同比上涨近5倍。中集集团预测称,今年集装箱制造量有机会超300万TEU(20英寸的标准箱),整体行业前景好于去年。以集装箱制造为核心业务的中远海发,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也同比增长了四成左右,动因正是集装箱业务回暖。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外贸保持向上趋势。2024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增长6.8%。按美元计价,前4个月的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同比增长了2.2%、1.5%和3.2%;从单月数据来看,4月进出口和出口环比增长2.4%和4.6%。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卓泓等人的报告提出,美国已经结束了持续一年半的去库存周期开始补库。随着2023年利率见顶回落,美国的商品需求又开始回暖,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有所恢复,此前和服务业部门的分化也大幅收窄。中国能够从美国商品需求的回暖中受益。一方面,美国从中国进口贡献的拖累已明显收窄;另一方面,东盟等经济体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需要用到大量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且东盟中间品对中国的依赖越来越强,因此中国也可间接受益。其中,设备、家具、纺服等中国出口依赖度高的行业,当前均已出现补库迹象。
根据海关统计,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近6成(59.2%),和占比为17%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一同增长了6.9%。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增长24.9%,较一季度的21.7%增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船舶出口继续激增,增幅为108.4%。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前4个月进出口增速较一季度加快,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我国外贸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前4个月的外贸数据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进出口都有比较明显的增长,这表明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都在上升,也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比预想中好,我国整体出口的竞争力还在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