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船加征“港口费” 外交部回应

  据央视新闻消息,4月18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特朗普政府表示将对中国建造船只加征“港口费”一事提问。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我们之前已经就有关问题,多次阐明了我们的立场。

林剑表示,我愿在此再次重申,征收“港口费”,对货物的装卸设备加征关税措施损人害己。我们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的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我海事、物流和造船等领域宣布最终措施答记者问

  据商务部网站,有记者问: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请问商务部有何回应?

  答:中方注意到,美东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一年多来,中方针对美方301调查反复申明立场,并提供中方立场非文件,要求美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将自身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归咎于中国。在美方不久前举行的听证会上,绝大部分各国行业代表对美方措施表示反对,美国内对此也有很大反对声音。但美方还是一意孤行,执意发布相关限制措施。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美方措施充分暴露出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本质,是典型的非市场做法,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

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经贸规则,遵守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停止“甩锅推责”,尽早纠正错误做法。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有关动向,并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美国进口量暴跌64%

据中国经营网,自2025年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迅速提高关税门槛,频繁变动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造成极大不确定性。

货运数据公司Vizion在4月10日发布的一份题为“关税冲击波”的报告中表示:“随着与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加剧,美国集装箱预订量实时暴跌。”Vizion对比2025年3月24日—31日与随后一周(4月1日—8日)的数据发现,全球预订标准箱数量环比大幅下跌49%,美国整体进口数量环比大幅下跌64%,美国整体出口下跌30%。美国从中国进口下降64%,美国对华出口下降36%。

4月10日,美国宣布再次提高关税,对来自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4月11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

壹航运创始人兼CEO钟哲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美国对中国145%关税和中国对美国125%关税政策落地以来,事实上已造成中美双向贸易的停滞,因为绝大部分商品无法承受如此高额的关税。当前大量美国订单和航线订单被取消,如果关税政策持续,后续情况将会更加恶化。

钟哲超介绍,当前,美国市场的订单仍然处于快速下降过程中。前期出货多为长期合约的尾单、部分电商货,以及美转墨这类国际中转货源。未来如果高关税政策维持不变,将会有大量美国采购商停止采购,主要承接美线订单的工厂停止生产,美线市场运输需求将会进一步降低。据美线班轮公司提供的数据,4月初,中美班轮航线取消率已达65%。在这种情况下,预计4月底,中美航运市场货量将减少八到九成。

货量大幅减少带来的是运价的下滑。厦门一家货运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美线运价近半个月在持续走低,以厦门到美西的40英尺高箱为例,3月底的运价是2200美元,4月初是1800美元,现在报价是1600美元。

  供应链全球布局加速

面对美国高额的对华关税政策,许多货主寄希望于转口贸易。一位负责中欧班列的货运代理对记者表示:“近期有客户前来咨询,是否可以用中欧班列将货物先拉到欧洲,再从欧洲通过海运转运至美国。但实际上,如此折腾的方案,从价格和时效上均不划算,且受到原产地规则限制,无法规避关税政策,我们不建议客户这样做。”

前述上海国际货运公司人士透露,为应对关税压力,不少货代公司推出了转口东南亚或日韩的方案,但目前许多国家开始盘查转口贸易。“转口越来越难做,价格再贵的路子,现在也不能保证100%安全。”

钟哲超也表示,目前市场上存在部分商品中转到越南、印尼等国工厂,撕掉原来的标识,做一套假的原产地标识,重新贴标、装船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但违规,而且是对中国外贸企业形象的抹黑。当前美国也在严查这种现象,未来监管只会越来越严,贴标换产地证这类简单转口贸易不具有可持续性。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美的、海尔等许多优秀的企业过去多年已经在东南亚、南美、东欧地区做产业链布局,将制造和供应链能力提前海外本土化。”在钟哲超看来,这些企业在关税战表现出了很高的供应链韧性,关税战会加速企业供应链全球布局的步伐,也让物流企业意识到离岸物流服务能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钟哲超分析,由于美国推出“对等关税”90天豁免期,目前东南亚国家实际关税税率只有10%,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东南亚至美国航线将会出现一波赶货抢运潮。与此同时,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许多东南亚企业的原材料来自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至东南亚、东南亚至美国线的货量和运价预计都将出现短期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