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网站,有记者问:据多家境外媒体报道,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近期,美国打着所谓“对等”旗号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同时又胁迫各方与其开启所谓“对等关税”谈判。这是打着“对等”的幌子,在经贸领域推行霸权政治、实施单边霸凌。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中方尊重各方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其与美方的经贸分歧。中方认为,各方在“对等关税”问题上应站在公平正义的一边,应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应捍卫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对等地采取反制措施。中方有决心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贸易一旦回归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有国家都会沦为受害者。中方愿与各方加强团结协调,携手应对,共同抵制单边霸凌行径,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美国采购商反向安抚中国工厂:放心 订单不会撤!
特朗普“制造回流”恐泡汤
据上观新闻,在美国缺乏理性的关税大棒下,链接起全球28万采购商与我国70万家中国工厂的工业零部件数字化平台——海智在线,其每日询盘未见显著减少,成为美国依赖中国底层制造能力的一个特别视角。
记者从平台获悉,近期,平台上不少美国采购商与中国出口企业一样,选择了观望。而对于此前已下的订单,美国采购商反过来会宽慰中国供应商——“放心,单子不撤”。
海智在线带有上海鲜明的数智化基因,用200多个数字标签,围绕设备、工艺、产能、经验、场地等生产要素,对我国海量制造工厂进行精准画像打标,已有70万家中国工厂在该平台注册。与此同时,平台已吸引全球28万家采购商注册,其中有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通过平台下单。采购商发来一张张非标零部件图纸,由平台高效匹配供应商。
据海智在线副总裁米永东的观察,美对华滥施关税后,平台上美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反应不一。大企业全球布局,供应商多元,迫于关税压力放弃中国供应商之后,还有其他区域的供应商备选。但美国中小企业别无选择。“他们的供应链几乎都在中国,组装一台装备,就靠着中国的四五家工厂来供货。因此,这类中小企业一方面抓紧改价,将关税因素考虑在内,提高其产品在终端的售价,另一方面又要稳住中国供应商,明确表示‘货肯定要,但可以慢慢发’。”
事实上,那些看似还有选择余地的美国大企业,也不排除以“曲线救国”方式,将部分难啃的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度“分包”给中国。据平台顺藤摸瓜掌握的线索,部分美国巨头,已将采购订单交给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但后者未必能完全胜任,继而又向海智在线询盘,把一些难以攻克的制造部分二次发布,诚邀中国工厂接单。
海智在线上一个真实案例颇为典型——某海外企业设计了一款器官运输箱,涉及近60个零部件,包含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橡胶、铝等材质,工艺要求复杂。该设计方案先交给了以色列供应商,得到的回复是:从图纸到产品落地,需要三年。该海外企业又辗转寻到海智平台,平台发挥对海量工厂的调度和集成能力,很快凑齐供应商,仅3个月就交出了成品。
这样的案例,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之后依然延续。由此可见,美国靠关税大棒试图实现制造业回流并不现实——要建起一个组装厂相对容易,但要把整条产业链转移回去,又谈何容易。
在米永东看来,美国要恢复其“工厂能力”至少需十年之功,而恢复“工程师能力”可能耗时更长。他举例,美国一家电解槽高新技术公司向中国企业求助,希望帮助生产200块双极板,但发来的设计图让中国工程师不禁失笑——双极板厚度足有6.5毫米,着实用力过猛。由于美国甚少制造,当地设计师难以积攒经验值,对双极板的厚度毫无概念,自然也不敢随意缩减尺寸。后来,海智在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将双极板厚度从6.5毫米降至4.2毫米。这一改变意味着,在确保品质情况下,原材料成本可节省30%以上,相同单位体积内又能放置更多双极板。正是有中国工程师的“神助攻”,这家美国创业公司在效率、成本上的显著优化被投资人眼见为实,现已完成两轮融资。
据悉,在海智在线平台上,仰仗于中国工程师,挪威氢能源企业实现了制氢硬件产品从原型到量产的转化,美国航空航天企业的储水罐的产品可靠性,也因采纳了中国工程师不锈钢水杯深拉伸工艺而大幅提升。
“制造业的经验值,可谓用进废退,干得越多才越有长进。中国的工程师们在实践中愈发能干,欧美客户反而越来越不会了。这是咱们中国对抗非理性贸易壁垒的最大底气。”米永东说。
里程碑!突然宣布:出口中国!
农产品贸易格局正发生变化
据券商中国,4月20日,据参考消息援引拉美社报道,玻利维亚总统路易斯·阿尔塞表示,从圣克鲁斯省起运向中国出口的25吨奇亚籽是里程碑事件。阿尔塞强调,打开中国市场可以让正销往美国的产品转向,因为美国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了10%的关税。
玻利维亚是世界第二大奇亚籽生产国,INE数据显示,2023年玻奇亚籽出口额2619万美元,主要出口墨西哥(35%)、美国(15%)、德国(9%)、英国(7%)和秘鲁(6%)等国。
在美国掀起的“关税风暴”背景下,美国农产品出口正面临新的挑战。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肯塔基州农民迦勒·拉格兰日前表示,保持进入中国市场至关重要,美国农民在2025年已经面临“潜在的重大损失”,或将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破产。
“里程碑事件”
4月20日,据参考消息援引拉美社报道,玻利维亚总统路易斯·阿尔塞17日表示,从圣克鲁斯省起运向中国出口的25吨奇亚籽是里程碑事件,是公共和民营部门合力取得的结果。
报道称,阿尔塞在首批国产奇亚籽起运后发表讲话时表示:“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我们正在开拓“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市场”。
阿尔塞表示:“我们可以进入一个所有人都会想进入的巨大市场。阿根廷、巴拉圭还有其他国家怎么会不想要(这个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呢?”
关于奇亚籽,阿尔塞认为对中国的出口量“没有限制”,并强调打开中国市场可以让正销往美国的产品转向,因为美国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了10%的关税。
据报道,企业代表胡利奥·诺格拉表示,开始对华出口将推动更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圣克鲁斯省和玻利维亚带来积极的连锁反应。
4月17日,驻玻利维亚大使王亮应邀与玻总统阿尔塞共同出席玻首批输华奇亚籽起运仪式,玻外长索萨、农村发展与土地部部长弗洛雷斯和驻圣克鲁斯总领事王惠君参加。
王亮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玻农产品贸易取得新成果,积极展望两国经贸合作将不断造福人民,同时指出美国滥施关税是出于一己私利的单边霸凌做法,强调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愿同玻方密切协调,维护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
根据玻利维亚农村发展和土地部数据,2023年玻利维亚奇亚籽年产量为1.15万吨,种植面积为2.26万公顷。圣克鲁斯省是玻奇亚籽最主要产区,出口占比达95%。INE数据显示,2023年玻奇亚籽出口额2619万美元,主要出口墨西哥(35%)、美国(15%)、德国(9%)、英国(7%)和秘鲁(6%)等国。
玻利维亚中央政府认为,在实现奇亚籽对华出口后,玻有望成为全球奇亚籽出口第一大国。
据悉,奇亚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纤维素、钙、镁等元素。目前,奇亚籽已成为健康食品市场的热门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饮食、保健、甚至美容等领域。
美国农产品的挑战
在美国掀起的“关税风暴”背景下,美国农产品出口正面临新的挑战。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可能首先对美国的农民造成沉重打击,后者恰恰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在农业等特定领域,中国市场对美国十分重要。例如大豆正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最大宗商品。除此之外,美国的油籽和谷物等农产品也大量出口中国。
据环球网此前援引巴西媒体的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进口商日前从巴西采购了至少240万吨大豆,这一数量几乎是中国月平均输入量的1/3。
巴西媒体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减少对美国大豆的进口并非难事。巴西、阿根廷的大豆都可能成为美国大豆的替代品。
报道称,中国近年持续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但大豆仍是美国输华的头号农产品。此次中国企业大量采购巴西大豆让美国农民感到担忧,他们担心从此会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
对此,特朗普支持者、美国大豆协会主席迦勒·拉格兰表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我们将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破产。
据美国大豆协会称,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部门的损失就达到了约270亿美元,其中71%左右与大豆有关。
据环球网援引美媒介绍,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曾从美国农业部设立的一个基金中拿出了230亿美元作为补贴,希望能够弥补农民遭受的损失。但这反过来又造成了补贴发放公平性的问题,使得一些农民深感“被欺骗”。拉格兰对此表示:“我们身上还留着上次贸易战留下的伤疤。”
拉格兰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保持进入中国市场至关重要,美国农民在2025年已经面临“潜在的重大损失”。他和其他农民“首当其冲承受”了农业税的负担,“我们不能成为牺牲的羔羊,为了其他人的利益而背负大部分的痛苦”。
“作为豆农,我们依赖贸易。约50%的美国大豆用于出口。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超过所有其他国家客户的总和。因此,他们是我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这场贸易战让我们非常担忧。”拉格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