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公报,据界面新闻报道:4月21日,一架即将交付的波音737MAX飞机从浙江舟山波音完工中心起飞前往美国。受关税风波影响,内地航司开始暂停接收波音飞机,此前已有飞机被退回美国。航班跟踪数据显示,今年3月刚刚抵达舟山交付中心的一架波音飞机已于4月18日返回美国。
舟山波音完工中心主要用于波音737MAX系列飞机的外饰喷漆及交付,此前有多架新的737MAX飞机停放在浙江舟山工厂,在这里安装内饰、喷漆,然后将飞机交付给中国客户。根据舟山当地航空爱好者拍摄的照片及航班跟踪平台数据显示,21日上午,有厦门航空涂装的波音737MAX飞机(临时注册号N230BE)从舟山起飞前往美国。
数据显示,厦门航空目前仍在等待波音交付7架737MAX飞机。波音未完成订单中,中国航司占130架。外电指,尚不清楚是哪一方决定两架波音飞机返回美国。
据上观新闻,舆论指出,单架波音737MAX的市价高达5500万美元,考虑到关税战可能会让波音飞机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的航空公司可能正在暂停接收待交付的波音飞机。据航空飞行集团的数据,还有约10架波音737 Max飞机正在等待交付。
分析指出,中国一直是波音的重要出口市场。在2018年高峰期,中国市场交付量占该公司交付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但近年来,受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据咨询机构伯恩斯坦研究公司估算,从短期来看,如果中国今年停止接收所有波音飞机,该公司损失将达到12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飞机租赁公司爱尔开普公司称,如果美国关税措施持续,一架波音787的价格将上涨4000万美元。从长远来看,新的关税格局可能会让波音的欧洲竞争对手空客获得更多优势。
“回流美国”的鸿沟难以跨越
据中国网,美国政府近乎偏执地强推制造业回流,却无视其本土早已失去再工业化的基本土壤。
首先,在过去几十年金融资本的主导下,美国经济已形成严重的“去工业化”路径依赖。资本热衷短期高回报的金融投资,而非把钱花在回报周期长、利润薄的制造业上。这种投资文化甚至从华尔街资本蔓延到美国传统制造业企业身上。曾经享誉全球的百年制造企业波音公司近年来频陷质量与管理危机,正是金融化过度的直接恶果。企业管理层一味追求投入回报比,为了提升利润、抬高股价,不惜压缩制造程序、测试程序,削减员工,甚至还将大量业务外包给不合格的供应商。试问,若美国的制造企业都信奉这样的经营理念,美国又如何振兴制造业?
其次,美国工业的高成本已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数据显示,美国私人非农企业员工时薪接近36美元(年薪约5.9万美元),是发展中国家的12—15倍,但其劳动生产率仅比发展中国家高8—10倍。这种“工资—产出比”的倒挂,使得美国制造业综合成本比中国高20%—25%。美国组装一部iPhone的成本比中国高30%。更为关键的是,美国本土缺乏完整的工业链条,大量原材料、零部件需要从他国尤其是中国进口。针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反而推高了这些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使“回流美国”变得更加遥不可及。
事实十分清晰,美国政府以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推动制造业回流注定失败。无视国内资本结构的固有弊病与成本机制的根本制约,却举着关税大棒满世界寻找、打击“占美国便宜”的贸易伙伴,最后只能沦为一场永无止境、徒劳空耗的“打地鼠游戏”。产业发展靠的是制度环境、市场机制和配套生态,绝非关税大棒。美国若不能直面结构性问题,其“制造业复兴”梦想不过是空中楼阁。(中国网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