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减持美债189亿美元 债务危机损害美债信用

  据华夏时报,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3月所持美债下降189亿美元,至7654亿美元。从2022年4月起,中国大陆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3月,中国减持了276亿美元的长期美债。

  而在4月份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开始跟各国谈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秩序的混乱和重构,美债出现信用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股债汇三杀局面,3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波动不大,但4月期间从3.86%大幅上升至4.59%。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3月减持了276亿美元的长期美债,这一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上是贬值的,那时候全球预期特朗普将发动贸易战。

3月份中国对美债持仓下降导致中国成为美债第三大持有国,英国3月所持美债增加290亿美元,至7793亿美元,这也是英国的美国国债持仓二十多年来首次高于中国。这可能意味着某种信号。

中国这几年之所以大量持续地减持美债,主要原因一方面源自地缘政治方面的变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美国债务问题。

5月16日,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宣布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一个等级,其将评级从“Aaa”下调至“Aa1”。主要是债务和利息支付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同等评级的主权国家。

此前,穆迪是最后一家维持美国主权债务AAA评级的主要机构。穆迪表示,“美国历届政府和国会未能就扭转年度巨额财政赤字和利息成本不断上升趋势的措施达成一致”。穆迪估计,2035年联邦债务负担将升至GDP的134%左右,而2024年为98%。

此前,另外两家评级机构也下调了美国评级。2023年8月,惠誉将美国主权评级下调一个等级,理由是财政恶化以及反复进行的最后时刻债务上限谈判。这些谈判威胁到政府支付能力。而标普在2011年债务上限危机后就剥夺了美国最高AAA评级。

今年4月份开始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发动贸易战,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解决美国债务危机。美国4月预算盈余达2580亿美元,创历史第二高,主要得益于160亿美元进口关税收入和强劲税收。然而,债务利息连续两月超1000亿美元,凸显财政压力。

财政部报告称,4月的关税总额为1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90亿美元,远远超过两年前96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关税的大幅增长发生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当月。预算结果显示,美国4月份每天从关税中获得的收入略高于5亿美元。

  美债又“崩了”!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

  据证券时报,近期美债又“崩了”!目前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大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4.5%关口。

  这一幕,已经令不少业内人士联想起了上月的情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4.5%。

当前美债市场缘何骤然间再度风声鹤唳,眼下的抛售与上月的高危时期,又是否具有雷同之处呢?

据财联社报道,这两轮抛售的严重程度和背景还是具有很大不同。真正反常的,其实还是上月的美债抛售:当时被人们视作“避险之王”的美债,意外地在贸易战最令人恐慌的时候出现了暴跌。那时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一度高涨,但美债收益率依然违背常理的飙升,自然而然令许多人猜测有“大事”发生。

而眼下,虽然美债同样走低,但从逻辑上看,其实能找到不少支撑这一行情的理由。例如,近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持续减弱,高盛等投行甚至预估美联储要等到年底12月才会降息,这一利率预期变化自然不免会推高美债收益率。同时,随着美股等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回升,市场情绪的变化也对美债价格不利。

报道还称,知名经济学家彼得·希夫也在社媒平台X上表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三已经升至4.53%。长债ETF TLT收于了2023年11月以来的最低点。更重要的是,美债市场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债券义警又回来了,他们不喜欢“美丽大法案”。

据了解,“美丽大法案”是一项全面的预算法案,将减税、移民改革以及一系列国内优先事项合并为一项单一的协调措施。据评估,这项法案将在未来十年内给美国财政带来3.7万亿美元的赤字,并使年度赤字占GDP的比重超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