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网,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汽车产业已出现类似“恒大”的潜在风险,只不过没爆而已。
访谈中,魏建军针对行业新车大幅降价的现象再度开炮,直言降价还能保证质量不可能。魏建军表示,部分主机厂过于追求市值与股价,却忽视了商业基本逻辑,并强调行业需健康发展,不能过度被资本裹挟,长城愿意出资对主机厂进行全面审计。
虽然中国车市高速增长的背后,始终有“资本泡沫”“产能过剩”的意见存在,但魏建军如此出位的态度和观点,还是令业内哗然。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但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仅依赖资本扩张和地方政府支持,导致项目烂尾和资源浪费。例如,高合、威马、极越、哪吒等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出现停产、欠薪等现象。
盲目、追风性质的投资在汽车产业确实存在,但魏建军所说的汽车产业的“恒大”,是颇为严重的指控,因为恒大的崩塌,在于其“高杠杆扩张+财务造假”,到处借钱大干快上。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因此恒大的爆雷,影响力和危害性非常大。而汽车产业是否存在“恒大”风险,则有待商榷。
中国汽车产业当然存在高负债和投资过热,但类比为“恒大式危机”不妥,汽车和房产,二者在底层逻辑、资金用途及行业特性上存在本质差异。
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比亚迪、吉利等头部车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4%—7%,而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研发强度更高(10%—13.77%)。相比之下,恒大等房企的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囤积和营销费用,研发投入几乎为零。例如,比亚迪2024年研发费用达201.77亿元,占营收6.7%,同期其广告及宣传费用仅为研发费用的1/10。
目前,比亚迪、长城等头部车企产能利用率超90%,部分生产基地(如长城重庆工厂)甚至达到132.5%,而恒大等房企的库存积压率长期高于50%。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技术落后的中小车企(如威马、高合),市场机制正在加速其出清。
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如高压平台、固态电池)迫使企业持续投入研发,低效产能无法长期存活。去年已有15家新势力车企破产,而头部企业(如比亚迪、吉利)通过技术突破实现盈利(比亚迪单车利润达1.5万元)。这与房地产“土地金融”的刚性泡沫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魏建军提到的新车“降价”,单纯以低价打压竞品甚至用偷工减料的方式降价当然不可取,但正常的价格竞争,有其积极意义所在。首先,消费者在享受低价的同时,获得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实现“低价高质”消费升级;其次是打破信息不对称,倒逼车企公开技术参数(如电池寿命、能耗数据),消费者可更理性比对产品价值。
更重要的是,参与价格战,车企的核心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全链条降本能力等全体系竞争力要经受考验,为降价而降价,只会让企业陷入危机。
可以说,这些年的价格战淬炼下,中国优秀的车企和品牌脱颖而出,而适应不了中国创新速度和竞争强度的企业,逐渐退市或被兼并重组,总体来看,价格战的正面影响还是远大于负面影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极少,好产品、好企业终究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其实关于汽车产业投资是否过热,又或者在一个繁荣、技术快速变革迭代的行业,是否允许投资适当“过热”,还有很大探讨空间。魏建军的出发点,是担忧竞争走向无序及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值得警惕,也需要规避这种状况。
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负债,绝大部分是“技术密集型负债”,其资金主要用于构建长期竞争力(研发、供应链、全球化),而非短期投机。当前行业利润率(4.3%)虽低于国际水平,但技术积累(如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和全球化布局正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即使存在局部风险(如部分新势力爆雷),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的协同作用将确保行业整体稳健发展,构成“高烈度竞争—高质量增长”的正向循环。与房地产相比,汽车产业的“负重前行”更接近于崛起期的阵痛,而非泡沫经济的崩塌前兆。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方华
车市价格战或引发市场担忧 行业利润水平偏低、高负债是常态
据澎湃新闻,5月26日,港股汽车股全线下跌。截至收盘,比亚迪股份(01211.HK)跌超8%,吉利汽车(00175.HK)跌超9%,长城汽车(02333.HK)跌超5%。新势力方面,零跑汽车(09863.HK)跌近8%,理想汽车-W(02015.HK)、小鹏汽车-W(09868.HK)、蔚来-SW(09866.HK)等跟跌。
A股市场汽车板块同样走弱,汽车整车概念午后持续走低。截至收盘,比亚迪(002594.SZ)跌近6%,赛力斯(601127.SH)、上汽集团(600104.SH)、广汽集团(601238.SH)、长城汽车(601633.SH)等纷纷跟跌。在此之前多家车企股价刷新年内新高。
车市层面,比亚迪近日推出重磅限时促销活动,包括王朝网及海洋网两大系列共22款智驾版车型参与,最高优惠可达5.3万元,这被视为潜在的价格战信号,并引发市场关注。
此外,上汽集团旗下荣威品牌也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旗下车型低至4.39万元;零跑汽车等也推出了限时购车权益等优惠。
机构称价格战加剧或令投资者更趋悲观
其实在此之前,业内已经预期下半年车市价格战将卷土重来。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表示,一方面是上半年在政策驱动下市场增长良好,另一方面,碳酸锂成本在下降,这都为车企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其实也是车企进一步开展价格战的空间。他认为,下半年的价格战表现形式不仅有降价,还有新车升级、调整车主权益等多元形式。
头部车企的利润水平,也足以支撑其开展价格竞争。比亚迪一季报显示,比亚迪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为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
摩根士丹利称,比亚迪正式宣布旗下大众市场车型进行价格优惠,虽然部分优惠自4月起已在实施,但此次正式公告释放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的强烈信号。价格战加剧或令投资者更趋悲观,因为他们预期股价最终需回归基本面。
魏建军“汽车行业恒大”言论引担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关于汽车行业隐患的言论可能也引发了业界的担忧。
在接受访谈时,魏建军言辞犀利地再次炮轰低价竞争等现象,“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元还得到质量保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他甚至还再次提出,汽车行业的“恒大”已经出现。魏建军并未点名具体是哪家车企,但将矛头对准了纯电车。
“纯电车亏损都特别严重,根本就形成不了一个商业闭环,现在资本该赚的钱已经赚走了,甚至一些老股已经卖掉了,只剩到这个产业了,所以今后怎么发展,大家都还在赔着钱卖。”他说,“我们是尊重资本的,但是你不能过度资本化,我所说的电动车要健康发展指的是这个。”
其实早在2024年的同一档访谈节目中,魏建军就曾提出过汽车行业出现了“恒大”。在面对“谁是汽车行业的恒大”问题时,他没有给出直接回应。
近年来,魏建军已经多次公开炮轰有车企涉嫌财务造假,例如通过虚构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粉饰业绩,制造出虚假繁荣的景象,并呼吁相关部门对所有车企进行财务审计。
在访谈中,魏建军再次指出,现在有些主机厂,在追求市值、抬高股价。长城愿意拿出钱来,对车企进行全面的审计,长城愿意出钱支持。
汽车行业利润水平偏低,高负债是行业常态
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问题确实已经成为行业挑战。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5年1-3月汽车行业利润为947亿元,同比下降6%;汽车行业利润率3.9%,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6%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众所周知,恒大曾通过“高周转+高负债”模式在房地产行业的上行周期快速做大规模。当行业拐点来临后,恒大的资金链迅速断裂,随即爆出巨亏。此外,恒大还曾有过财务造假。魏建军此番“汽车行业恒大”的言论,也让外界关注到了汽车行业的负债。
2024年,A股上市的乘用车车企整体呈现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2024年A股上市乘用车车企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60%,部分企业甚至超过80%:赛力斯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7.38%,北汽蓝谷为75.33%,比亚迪为74.64%,上汽集团为63.77%,长城汽车为63.64%,长安汽车为62.01%,广汽集团为47.61%,海马汽车为55.13%。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资产负债率较高,但这并不一定代表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汽车行业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生产线建设、技术研发等,因此高负债是行业常态。与全球主要车企对比来看,Wind数据显示,福特的资产负债率为84%,通用汽车为75%,大众集团为68.92%,丰田为61%,本田为56.25%。高负债率是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