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为什么现在人们去KTV少了#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迄今为止,该话题获得了2.4亿的关注互动,2.1万的参与讨论。
在这个话题下,有一个网友说到:“看到这条热搜才想起自己已经快3年没有进过KTV了”,引发了其他很多网友的共鸣。的确,KTV在很多人的日常休闲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遥远的存在。
曾经,无论是朋友聚会、生日派对,还是毕业散伙、部门团建,都把去KTV唱歌视作最佳娱乐方式之一。在很多80后、90后的内心深处,还留有许多关于KTV的美好记忆。
但是,随着95后、00后成长为娱乐消费的中坚力量后,KTV的热度就急转直下。个中原因除了有新兴行业的“围攻”之外,还有着目标消费群体的不断流失。
不得不承认,KTV这个曾经的娱乐业“宠儿”,如今正在“失宠”。
01
彼时辉煌 此时落寞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显示,仅2016年,传统KTV数量断崖式减少近60%。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KTV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
从彼时的辉煌到此时的落寞,KTV在中国用了20年的时间。
1995年,“钱柜”KTV飘过台湾海峡登陆上海滩,为大陆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彼时,去“钱柜”消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的大堂、洋气时尚的包厢、细致周到的服务……KTV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卡拉OK的全新体验,丰富了很多人的夜生活。
其后的20年时间里,KTV在中国迎来了最辉煌的时间。好乐迪、纯K、唱吧麦颂、温莎、米乐星世界、宝乐迪、K歌之王等等量贩式KTV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从大城区到小县城,哪里都能看到KTV的身影,普通老百姓成了消费主流群体,KTV也从小众走向大众时代。
但是好景不长,从2014年开始,KTV行业开始陆续释放出衰败的信号。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钱柜”在北京的店陆续关闭,2015年1月,朝外店倒闭,如今在北京仅剩惠新东桥附近的最后一家门店。曾经的KTV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小型KTV更是举步维艰。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1年3月,我国现存的KTV企业仅剩6.4万家,注销或吊销的企业多达4万家,几乎相当于现存数量的2/3。同2015年巅峰时的12万家相比,这个数据堪称腰斩。
如果说KTV的落寞是事物盛极必衰的自然发展规律,那么去年的疫情就使得本就不景气的KTV行业雪上加霜。
去年2月,一份《北京K歌之王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络上流出。信中坦言,2019年北京K歌之王业绩下滑,本来准备在2020年大展拳脚,但是“疫情影响下持续闭店的状态让公司现有的财务承受巨大压力”。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后决定,将与全体员工200多人解除劳动合同。
几乎同一时间,魅KTV和桔子水晶创始人吴海发表了一篇名为《哎,我只是个做中小微企业的》的文章。文中透露,魅KTV每月固定成本支出551.54万元,账上现有的钱只能维持2个月。
这些只是千千万万个KTV命运的缩影,有许多烙印在人们青春记忆里的KTV,最终都不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而选择黯然退场,令人唏嘘不已。
02
市场萎缩 惨淡经营
崔健在《不是我不明白》中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歌词其实也是如今KTV行业的真实写照。那么,KTV行业到底遭遇了什么,以至于如今这般落寞?
1
房租上涨利润下降
房租是KTV最大的一笔成本支出。而疯涨的租金,让本就艰难的KTV更是举步维艰。就KTV的选址而言,一般会选择在核心的商业区,像温莎、好乐迪、魅KTV这类大型的连锁KTV,动辄就是两三层、几千平米。魅KTV的创始人吴海曾表示,2020年月支出的租金占经营成本的33%,而在4年前,这个数字还是25%。
我们以50个包房举例,每个包房平均面积在15-40平米,再加上需要留出一定的过道、库房、前台、休息区、洗手间等,这样的一家KTV面积通常都在2000平米左右。在一个非超一线城市的非顶流商圈,租金一年就得花费80-100万。
例如在安居客APP上显示,成都温江区某个2000平米的KTV租金就需8万/月,一年仅租金就需96万元。对于没有十足把握的KTV投资者来说,显然无法招架这样高昂的租金。
2
线上K歌软件兴起
在线下KTV市场走下坡路的同时,线上K歌软件骤然兴起。唱吧、全民K歌、酷狗唱唱等线上K歌软件能让喜爱唱歌的人随时随地一展歌喉。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在线K歌行业月活跃设备数已逼近2.2亿,在线K歌的网民渗透率在50%以上。
除了有唱歌的基础功能外,这些线上K歌软件还有一键修音、实时打分、导师教唱、歌房交友、社交分享等诸多玩法,让用户在K歌软件上能获得在传统KTV上无法获得的体验感。
3
年轻一代兴趣消减
对于KTV行业而言,年轻人是其最大的消费群体。在娱乐活动有限的年代里,去KTV 飙歌就是年轻人排遣寂寞、获得快乐的不二选择。
但是随着如今剧本杀、密室逃脱这类新兴娱乐项目的出现,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娱乐方式,这些沉浸式娱乐项目在无形中瓜分了KTV的市场份额。
其次,具有“社交恐惧”的年轻人在KTV里根本无法获得快乐。根据2016年,有媒体对青年群体“为什么不爱去KTV”的调查,得票最高的选项是“KTV 给人的社交压力太大了,只有会唱才有存在感,而不会唱的人会觉得索然无味”。
KTV从诞生之日,除了有供人唱歌的基本功能外,还带有强烈的社交属性,如今随着年轻人的心态变化,这一属性不断减弱,无异于是掰折了KTV其中一只想要腾飞的翅膀。
4
音乐版权成本增加
2018年10月22日,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在官方网站发出《关于停止使用部分涉诉歌曲的公告》。公告要求各VOD(视频点播)厂商和KTV经营者在10月31日前撤下6600余首KTV经典曲目,其中包括了《十年》、《K歌之王》、《泡沫》、《你把我灌醉》等众多KTV里的高频点唱曲目。
而早在2014年,音集协针对KTV的维权动作就已开始,简言之,KTV要想在店里使用这些歌曲就得给钱。尊重版权是理所应当的事,但客观而言,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KTV的成本支出。
除了以上四个原因,人工成本的增加、装修环境的升级、包厢设备的优化等等都让原本就在走下坡路的KTV行业难上加难。
03
危机之下 生机尚存
要么改变,要么沉沦,已经是“夕阳行业”的KTV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在重重危机下,转型成为了很多KTV的共同选择。
对于传统KTV而言,单纯的唱歌功能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于是,引入其他行业就成为了许多KTV转型的重要一步。
“影K”便是其中的一种选择。顾名思义,“影K”就是“电影+KTV”。不同于KTV行业的落寞,中国电影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1亿到2019年的643亿,可谓是直线飙升。而观影消费群体和KTV高度重合,于是“影K”就具备了切入市场的条件。
其次,KTV在现有自身硬件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能满足“影K”所需的条件。对于惨淡经营的KTV来说,在投入成本可控的同时,又能增加经营业态,一举两得。就目前市面上呈现的一些影K形式来看,集成了K歌、电影、游戏等多种功能,对于消费者而言,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受此启发,还有KTV将剧本杀引入其中,其看中的也是剧本杀市场的巨大利润。根据美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中显示,2021年,国内实体剧本杀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4.2亿元,消费者有望达941万,这条赛道里已经是一片红海。
对剧本杀场馆来说,KTV也具备一定的“天然优势”。一个大包厢通常就能容纳十几个玩家玩一些超级大本,与一般的剧本杀场馆相比,在KTV玩剧本杀显然更具有趣味性。
还有一些KTV将地域特色融入其中。例如在成都一家KTV,就将火锅、麻将引入KTV之中,一个包间可供十余人吃喝玩乐,大家各取所需,避免了不会唱歌的人的尴尬。目前,这家KTV的包间需要提前一周预约,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
为了争夺客源,各家KTV无所不用其极。有的KTV推出了“夕阳红卡”,目标消费群体直指中老年人。在包厢空置率较高的下午时段,KTV给出超低折扣价吸引中老年群体前来消费,为此KTV还会在曲库里加了很多老歌。尽管中老年群体的消费有限,为KTV带不来太大的经济收益,但对于艰难求生的KTV来说,人气也显得颇为重要。
结语
尽管荆棘遍生,但脚下依然有路。当KTV行业的衰落变得不可避免,转型升级便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对于任何行业的变革,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不二法门。在“得年轻人得天下”的商业法则里,如何把年轻人重新拉回KTV,才是KTV企业当下最需要沉下心来去破解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