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多地政策支持的利好消息后,氢能源概念成为A股市场近期为数不多表现活跃的概念题材。
Wind数据显示, 8月以来,氢能源板块32只股中,14只股录得13%以上的涨幅,5只股大涨逾30%。16日,氢能源板块更是掀起涨停潮。目前,厚普股份(300471.SZ)以月涨幅66%高居板块第一。
氢能源具备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等多项优点,被认为是真正的清洁能源,也被视为新能源发展的终极路径。
正是基于氢能源的技术发展预期,相关概念股多次获得资本的青睐。但与过往每一次一样,游资依然是本轮氢能源概念股炒作的主角。
资金热炒之下,厚普股份、致远新能等多只搭上氢能源概念的个股收到了监管下发的关注函。同时,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告声称主营业务不包括氢能源。
氢能板块“妖股”收关注函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CO2减排约7亿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12万亿产值的预期之下,A股市场的资金闻风而动。7月以来,储能概念股率先异动,上能电气、百川股份接连录得涨停。储能概念热度尚未退坡,氢能概念又“席卷而来”。
7月5日~8月17日,32只氢能概念股中仅7只录得下跌,10只股涨超30%,个股平均涨幅26.5%,大幅跑赢主要股指。在一番炒作之后,相关个股收到了监管的关注函。
8月17日早间,深交所对厚普股份下发关注函,就公司氢能相关业务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和互动易影响股票交易、拉抬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做出问询,要求厚普股份书面说明。
厚普股份可谓是三季度的一只“妖股”,7月1日-8月17日,公司股价涨幅达160.62%。股价大涨期间,厚普股份原实际控制人、5%以上股东江涛计划减持。
7月21日,厚普股份公告称,江涛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729.44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00%。截至6月4日,江涛持股上市公司3890.04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5.51%。
在股价大涨直接抛出减持计划,厚普股份被深交所要求说明除江涛外的其他股东在未来3个月内是否存在减持计划,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和互动易影响股票交易、拉抬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针对厚普股份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及的多项关于公司氢能业务的开展情况,关注函要求起用朴实、客观语言描述氢能业务具体内容、主要产品及应用、是否为公司自主研发、市场竞争力,相关产品销售模式、是否需履行相应审批或备案机制等。
无独有偶,致远新能也在17日早间收到了关注函。8月3日~16日,致远新能股价涨幅达110.82%,其间两次触及股价异常波动情形。事实上,致远新能7月15日曾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公司氢能源汽车目前的关键技术尚不成熟,其储存、运输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情况。
关注函进一步要求致远新能补充说明截至目前相关项目技术来源、所处阶段,实现商业化生产过程所需经历的阶段、需完成的审批或备案手续,以及商业化使用氢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充分提示有关风险和不确定性。
正宗氢能股深陷业绩亏损“泥潭”
“氢能源一直停留在概念炒作的阶段,主要因为A股没有这个领域的绝对龙头企业,个别公司是把氢能源或氢燃料电池业务作为未来的重点战略布局方向。我们认为,对于氢能源领域相关企业的发展进程讨论,意义并不大,大家都处在初期阶段。”一位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
进一步来看股价被热炒的厚普股份。2018~2020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亏三年,合计亏损近5.7亿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厚普股份账面资金仅有4451.63万元。深交所在此前下发的年报问询函中,对厚普股份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了质疑,还对公司固定资产减值以及存货等18项问题做出问询。
连日的大涨,氢能源板块不少公司纷纷通过公告或投资者互动平台降温。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浙江新能、腾龙股份、东亚机械(301028.SZ)、必创科技等多家公司均表示主营业务没有涉及氢能源。
氢能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下游应用可以广泛渗透至交通运输、工业燃料,不仅符合我国碳减排大战略,也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
其中,氢燃料电池重卡是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一大重要方向,具备零污染、对载重不敏感、加氢快和长续航等优势,已成为氢燃料电池未来主要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A股范围内,对氢能源业务布局相对完整的有潍柴动力、亿华通等个别的几家企业。
日前,潍柴动力在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布局了电池电堆、电机、电控、空压机、双极板等关键核心技术。氢燃料电池系统已经批量配套公交车等领域,目前正在推广适用于物流、园区、港口等领域的燃料电池重卡。
今年,潍柴动力进行了130亿的大额定增,共计投向四大项目,其中就包括了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共计约38亿元。可以看到,对比130亿的定增募资金额,潍柴动力对燃料电池业务的投资并非是大跨步式地发展。同时,2020年年报中,潍柴动力也仅是表示会把燃料电池作为未来的重点方向。
前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相比锂电池产业链,氢能源和氢能燃料电池的产业链更长、更复杂,涉及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等,各个细分环节所需的核心材料、设备,以及燃料电池的催化剂、电堆等等。整个氢能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只有燃料电池汽车刚刚进入初步商业化阶段,还有许多细分环节的技术空白有待被填补,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燃料电池车销量为1177辆,同比大降56.8%;2021年一季度销量仅为150辆,同比继续下滑27.6%,与同期近3倍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形成鲜明对比。
燃料电池车的销量下滑对相关公司的业绩形成不可避免的冲击。被认作是科创板“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U,目前仍挣扎于业绩亏损的泥潭。
作为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头部厂商,亿华通-U的2019年、2020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411万元、4036万元。今年一季度,亿华通-U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达1593.16万元。截至8月17日收盘,亿华通-U大跌7.75%,报302.88元。
在真正的氢能源产业链形成出现之前,概念热度炒作后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