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快递可以不送上门?

“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都能到!”

最近关于中国邮政的一则短视频火爆全网,这句顶级凡尔赛的回答,不仅一改过去中国邮政刻板的印象,更是给一众民营快递企业一个“响亮的巴掌”。

因为,邮政不仅能到任何地方,还能送到千家万户的门口。

收快递到取快递

“您好,您现在家里有人吗?有您的快递需要签收。”现在还能接到快递小哥这样的电话,基本只有邮政、顺丰、京东这几家了。

其他通达系为代表的快递企业,如果幸运可以收到一条短信,告知你到快递柜或者驿站取件。如果你不幸运或者忘了看短信,取到快递的时间取决于你什么时候发现漏了快递。

从收快递到取快递,这种转换背后有几点关键信息值得深思。

第一,不派送成为行业潜规则。

快递代收点、快递柜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解决客户无法签收时,起到一种代签收、临时存放的作用。本来是一种方便快递员和消费者的服务,却沦落为快递员单方面的享受。如果你去找快递员、驿站的负责人,基本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这边都不送的”。

快递配送到快递柜或驿站已然成为行业潜规则。消费者自取的是快递,还是“自取其辱”?

第二,消费者失去了选择权。

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很重要的推动力就是方便,“手机一点,快递就到家”。而现在,购物的时候,商家没有提到快递需要自取,快递物流信息也没有提示需要自取,更没有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如何签收,最终一条短信就草草了事。

而《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

付钱买服务的消费者,突然就没有了选择权,只能选择被动接受。这与强买强卖有什么差别呢?

第三,好人受欺负,投诉就是“坏人”。

那如果消费者对这种配送方式提出异议或者是投诉,基本有三种结果。

最常见的是跟快递员大吵一架,事后继续延续此前的不送上门政策。如果多次投诉,消费者便会被拉入快递公司的黑名单,据看看新闻此前报道,一些快递站点只给长期投诉的黑名单客户进行配送。

进而这种行业潜规则演变为好人受欺负,投诉就是坏人的境地。而做“坏人”风险极高,快递小哥手握你的电话和地址,成为得罪不起的对象,快递小哥对客户采取报复措施的新闻屡见不鲜。

此前很多年,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快递企业,隔三差五喊着要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原来这是一种讽刺,因为你和快递就差着最后“一公里”。

快递不递,还算快递吗?

行业的内卷

这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快递企业近些年发生的一场内卷开始。

市占率、价格和同质化,是加速内卷的催化剂。

在中国电商件的爆发,成就了快递企业的发展,反之对于电商件的争夺成为快递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否则,剩下的就是兼并、重组与破产。

比如,天天快递7年间4次重组,最终被苏宁收购,今年再度调整业务基本告别快递领域。曾经的黑马品骏快递,在错过唯品会后,日落西山。还有全峰快递、全一快递、速捷快递等数不清的例子。

而要争夺市占率,通达系这些又找不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价格便成为最后的杀手锏。数据显示,国内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从2007年的28.50元/件,快速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

在A股上市的几家快递公司,刚刚发布2021年7月经营数据。数据基本延续过去的趋势:营收或单量均呈现较快增长,单票收入持续下滑。韵达、圆通和申通的单票收入(注:此处单票收入与上文平均单价不是同一概念)分别为2.04元、为2.02元和为1.97元。

单票收入进入“2元”时代,实际也是主流快递企业的被动选择。

在2020年开始大爆发的极兔速递,依托拼多多平台,在义乌等核心发货市场,把单票价格降到1元区间,成为这一轮价格战的导火索。对于依托电商件的通达系来说,被动跟进是最简单的应对。

而瞄准电商件市场的,还有顺丰和京东。在商务件面临瓶颈的背景下,顺丰开始降维打击,推出丰网等中低端业务;京东物流为了提升自己的物流运输效率,也全面放开物流系统,抢夺电商件。

如此一来,快递行业一场内卷浪潮中,消费者成为了最后的羔羊。

一方面,单价下行,快递企业亏损或利润腰斩;另一方面,单量快速增长,快递企业对快递员的考核更加严格。最后,不送上门成为了内卷的必然。

格局将变

目前业内也有一些人为快递企业喊冤。

比如快递单量太大,没有这么多人力保证派送上门;你不能既要求时效快、又要求配送上门、现在快递员派件费用太低,要体谅快递员。甚至还有人公开表示,就是因为过去服务太好,把消费者惯坏了……

此处暂不对上述观点进行评价或者抨击,重点讨论这种负循环本身。

行业的深度内卷,何时才能结束?

对比快递业务兴起更早的美国和日本来看,中国的快递行业正处于进入成熟阶段的窗口期。美国快递企业同样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两轮惨烈的价格战,两轮价格战之后,二线企业基本出清,一线企业强强联合,行业CR3市占率达到70%,现如今达到90%。

而中国,目前CR8也才达到80%,相对分散的格局是纷纷内卷的核心。如果按照美国快递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国快递企业头部阵营也很可能降到3-4家的局面。某大型快递企业战略总监也曾对笔者提到,这一轮价格战很可能是中国快递企业最后一轮大规模洗牌,而结束的标志便是有3家左右头部企业掉队或者被吞并。

现实似乎也有一些苗头。比如百世快递在上市快递企业里面,是唯一常年亏损的企业;而且百世在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中排名末端,目前的日单量只能与后起之秀极兔相抗衡。比如曾经的老大哥申通快递,过去相对迟缓的转型,目前全面落后于中通和圆通,未来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也许目前行业的竞争不是最惨烈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即将上演。

调整进行时

行业的非理性竞争,必定需要政府来引导与调节。

在今年春节后,新一轮的价格战再度席卷全国小商品城义乌,这个占据全国10%快递量的城市,在极兔、百世的带领下,单票价格打到1元钱,甚至最低只有0.8元。1元左右的价格,意味着接多少单就亏多少钱。

4月初,义乌市邮政管理局果断出手,紧急叫停这种血腥的价格战,限时关闭两家转运中心,并对各大品牌进行了限价。紧接着在4月22日,浙江省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指出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

相关监管政策的出炉,义乌市场单票价格回升到1.5元左右,但仍然低于2元左右的经营成本。此外,极端低价有政策在协助矫正,但行业整体单票价格仍旧出于下行中。

在快递员环节,6月底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制定派费指引、创新参保等方式。日前,《黑龙江省邮政条例修正案(草案)》更是对派送问题给出明确规定,快递不送上门最高可罚款三万。

由此来看,行业的非理性竞争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一场整顿风暴为时不远。

快递行业疯狂的内卷,所有人都是受害者,龙头企业已然率先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中通快递董事长在半年度业绩会上明确表示:不必要的低价亏损件或以利润换取短期市场份额增长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续,正在强化核心快递业务的基础能力建设以及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

此外,顺丰控股在半年报中提到,政策引导下,快递业有望从价格战走向有序发展,从单一同质化竞争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

这充分说明,这场价格战,让一些龙头企业都力不从心。

护城河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能是以企业的长期亏损为基石。调整看到了行业规范发展的希望,但拐点绝非一蹴而就。

任何行业的发展周期中,都不可避免掺杂着激烈的竞争。各大快递企业疲于奔命中,以单量大、派费低来搪塞消费者,无异于耍流氓。

如何在价格、时效、服务中间找到平衡点,是龙头企业们杀出重围的核心。打造护城河的关键在于品牌与效率。

比如,顺丰服务相对好很多,是因为其有更高的品牌价值,有底气拿到更高的单票价格。中通在激烈的竞争中,历史性的占据20%以上的市场份额,靠的是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资本开支。

而对比国际快递巨头,中国的龙头企业应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而不是深陷于价格战泥潭、对消费者诉求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