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雷,永辉超市阵痛还是没落?

永辉超市8月27日晚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报告期内,永辉超市总营收468.27亿元,同比下降7.30%;归母净利亏损了10.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53亿元下降158.41%。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这是永辉在遭遇上市11年来首次业绩亏损。

永辉表示,净利下降主要源于:收入及毛利率下滑的影响;公司报告期末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较年初下跌3.2亿元; 新租赁准则执行使得报告期利润总额减少2.5亿元,净利润减少2.06亿元。

但即使把后两项加回进行调整,永辉的主营业务仍有约5.5亿元的净亏损。

从综合毛利率来看,较2019年同期下降3.55%至18.82%,甚至于低于其9年前的毛利水平。

永辉超市的股价也是一泻千里,已由年初的7.20元跌至3.93元,跌幅累计超45%。当前市值374亿。

成立20年的永辉超市到底怎么了?

一、食品安全堪忧

今年4月初,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一季度永辉超市的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接下来永辉超市在4月12日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对此事件敷衍的辩解又把永辉送上了热搜榜。越来越多人开始对永辉的运营能力和质量管控产生质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份,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一则关于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公告,永辉超市又翻车了。

其实这并非偶发现象,近年来永辉多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福建、安徽、浙江、江苏、河南、四川、广东、河北、贵州等多家永辉超市门店都出现了食品抽检不合格的点名,甚至出现一个月时间内10余次上榜的情况。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采购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永辉超市主打生鲜及低价的金字招牌并不断探索特色经营,却频繁在这块业务上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关注,着实让人担惊受怕,反映出永辉超市的食品质量管控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这无疑打击了消费者对永辉超市的信心。

二、社区团购冲击

不可否认,盈利能力普遍较弱的连锁超市行业中,永辉超市曾经一度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成为大家看好的业绩稳定、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之一。其核心竞争力是生鲜直采,比例占到7成以上,并且价格具有竞争力。因生鲜食品刚需及高频的特性,也一直作为永辉超市的先发优势,并以生鲜业务占比保持站在差异化的高位。永辉超市凭借此优势,曾赢得了市场,但绝非一劳永逸。

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生鲜及加工毛利率为10.27%,同比下降4.69%,营收同比下滑11.74%。

面对实体商超如华润万家、大润发的竞争,以及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社区电商,永辉超市在内忧外患下没能抓住生鲜到家的风口,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三、 新业态屡屡失败

2014年电商冲击实体商超,以及2016年新零售概念的提出和盒马鲜生的先声夺人,永辉传统超市不断受到影响流量见顶,销售额增长持续放缓。于是永辉云创应运而生,以推动生鲜新零售的业态创新。

永辉云创的业务板块包括对标盒马的超级物种、主打社区生鲜便利店的永辉生活以及永辉到家等,其中超级物种可谓红极一时被寄予厚望,目标是打造出“零售+餐饮”的新业态,成为永辉超市+餐饮+生活APP的综合体。

初期发展十分迅猛,在2017年门店数量反超盒马,2018年最高峰的时候一共有80多家门店。然而从2019年开始,超级物种光环逐渐褪去越发黯淡失色,出现陆续关店的现象,年底成都的超级物种甚至一次性全部关掉。心急吃不到热豆腐,没有及时摸清新业态的路径就急于复制,扩张的步伐过快导致选址错位、品牌力不足甚至出现了中高消费力有限及场景不匹配的情况。到2021年4月,永辉云创已经关闭超过7成超级物种门店,仅余下20几家门店。二季度又继续关闭了10家。

成立后的三年合计巨亏13亿元。永辉超市如何能不停为云创输血?加之张氏两兄弟因经营理念等意见不合,2018年底永辉超市与永辉云创“分手”了。

时隔不到两年,云创这颗新零售重要的棋子又重回到永辉超市的怀抱,分分合合之后再次并表。此次要拨乱反正,超级物种的探索之路收尾了,永辉超市希望能够借助云创的到家业务进一步拓展用户数字化和线上发展,加速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实现1+1大于2的全面协作。

然而今年315,永辉又爆出负面新闻,有南京的消费者通过永辉生活APP下单购买茅台酒却出现无法取货无法退款的情况,而客服表示系统显示已签收,永辉超市门店负责人又无从解释。这也暴露了永辉电商基因较弱的问题。

与超级物种相类似的永辉mini也在疯狂扩张之后昙花一现。

从2018年底,永辉超市以大卖场小型化以及小业态下沉的战略思路,推出了永辉mini店争夺线下流量并进入大规模扩店期,在2019年的股东交流会上张轩松甚至定下了全年开出1000家mini店的目标。

显然,永辉超市并没有思考超级物种失败的经验教训,重蹈覆辙。加之社区团购冲击着传统商超。于是又陷入了关店潮。2019年开出573家mini店,截止2020年底仅存有永辉mini 店156家。今年一季度报告期内mini 店又关掉86家,仅剩余70家。

场景转化的确重要。因大店模式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业态增长空间有限,而小店投资成本较低并且成熟周期短,拓展下沉市场补充社区场景,mini店与大卖场协同运营的模式,可以互补不足,共用仓储和供应链并降低管理成本。同样的战术,盒马mini走的是严选路线,选址以及品类都主要是针对注重消费体验并追求品质的阶层;永辉则是以速度和规模抢利润的思维,太过心急和激进,在没有跑通模式的情况下就快速开店,照搬大店的运营逻辑、流程和管理方式,缩小门店面积却用同样的商品结构和促销方式,挤进社区盲目开店。都以失败告终。

四、欲速则不达

2016年开始,永辉超市进入高速扩张期,新增超市105家,2017年和2018年新增门店133和135家,2019年新开167家,如果将38家百佳永辉门店也并入其中,相当于全年新增门店200余家,同比增长超过50%。截至到今年5月1日,永辉超市已覆盖 29 个省份,门店 1024 家。

作为高频低毛利的生意,想要通过加开门店,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频次,以提升销售利润,然而急功近利的用规模换增长,扩张到一定阶段最终也会出现收益的边际递减。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间,永辉超市的坪效从1074下降到1033。门店数量增加,坪效出现降低,说明每一间门店的客流量实际上并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永辉超市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放慢了开新店的步伐,2021 年上半年新开超市门店28家,合计1026 家门店(其中已改造的仓储门店 20 家),储备门店202家。

五、发力仓储店

把生鲜+餐饮、生鲜社区便利店、社区生鲜超市、超市到家等各类模式都尝试了一遍,永辉又回到了大店模式。

今年5月1日,全国首家仓储会员店在福州开业。之后,永辉仓储店陆续在上海、四川、北京、河南等多地落户。截至6月底,全国改店开业的仓储店达到20家,其中6月开店数达18家。

报告期内,仓储店销售额达1.5 亿元,同比增长139%,店均日均客流6181人次,同比增长136%。

流量来了,永辉能否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提升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做好仓储店呢?我们持续关注。

六、新零售的资本之路在何方?

牛奶国际、京东等巨头曾于过往几年分别入股永辉超市。作为连锁超市行业中背景最强大的企业之一,永辉超市的飞速发展有部分因素也是得益于各方资本的助推。

近几年永辉超市曾试图收购来扩张自己的业务版图,但结果都是空手而归,家乐福被苏宁抢亲,麦德龙落入物美囊中,武汉国资仍牢牢掌控中百集团。永辉想通过收购整合大型商超来实现多方位延伸也显得无计可施。

需要注意的是,永辉在去年4季度和今年前两个季度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滑1021.21%、98.51%、560.84%,整体未有扭亏为盈的趋势。如果下半年业绩没有大幅反弹,全年亏损或许难以避免。管理层近期的变动也是永辉另一个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