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医疗将纳入集采范围 种植牙或告别“暴利时代”

1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并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对种植牙开展集采。

早在2021年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在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207号建议的答复》,就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代表建议进行了答复。

在答复中,国家医保局并未明确开展种植牙集采。因为按照有关规定,医保内的药品和耗材才有条件纳入集采。而目前各省区市,眼镜、义齿、义眼等器具均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明确了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体现出政府对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的决心与力度。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牙科诊所了解到,目前一颗种植牙的价格主要在6000元至30000元不等。由于支付价格昂贵,牙科项目很少进入医保报销范畴。

种植牙纳入集采具有风向标意义。“集采的目的是降低患者药费负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取决于医保是否报销。不是说医保不买单,就不会被集采。”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强调。

实际上,种植牙集采在某些省份已经悄然开始推进。2021年11月18日,四川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通知,开始采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涵盖口腔种植体系所需的医用耗材、种植体、修复基台、种植修复配件等。记者了解到,浙江、宁夏、山西、湖北等地也陆续开展口腔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的填报工作。

种植牙由种植体、基台、牙冠组成,其中种植体为核心耗材。目前,韩系种植体品牌凭借价格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欧美厂商的种植体技术更为成熟,表面处理技术、材料、设计上更具优势,但价格约为韩系品牌的3倍,市场份额较小。据国海证券的统计数据,以2020年市场规模计算,国产种植体市场份额在6.8%左右。

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种植牙中牙冠属于义齿中的细小分类。我国是义齿出口大国,因为其加工制作壁垒低而格局较为分散。据国家药监局数据,2018年境内有义齿产品注册证的企业超过2000家。

种植牙赛道中还有一些修复材料的细分领域,包括骨修复材料和口腔修复膜。口腔科骨植入材料属于骨科高值耗材中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根据奥精医疗招股书,口腔科骨植入行业国产份额大约为15%。

“集采后可能会出现进口厂商本土化,或者和本土企业合作的现象,有利于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扩大。”某行业企业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