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费用可以报销了!辅助生殖板块涨停潮

“每15个人中就有1个人不孕不育。”“辅助生殖第一股”锦欣生殖昔日的惊人之语,正获得地方医保的关注。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卫健委和人社部共同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

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单位。

据介绍,此次共对公立医疗机构已开展的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了规范调整,其中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基本涵盖了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辅助生殖的常用技术。其中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这一新政策将于3月26日落地,适用于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消息一出,当天辅助生殖板块整体上涨。其中,达嘉维康、康芝药业、汉商集团、麦迪科技、新华制药等多只股票涨停。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首次生育平均年龄上升,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增加、环境恶化等因素,国内不孕不育率在持续提升。

目前辅助生殖板块的上市公司涵盖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基因技术、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孕激素类药物等业务。

在促排卵相关药物方面,尽管60%依靠国外进口,但国内的技术目前也发展的较为成熟。例如丽珠集团的市场占比可达20%,另外,仙琚制药、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等均有布局。

在PGT(试管胚胎嵌入前遗传学检验)诊断方面,贝康医疗、华大基因等公司正在快速发展阶段。

其他如一些器械的高值耗材,比如培养液、导精管等细分市场被海外巨头高度垄断,进口率高达95%,国产头部企业有韦拓生物、威高瑞生、禾韵医疗、桓浩科技、品知医疗等。

辅助生殖产业下游的医疗机构,目前尚属稀缺资源。有报告称,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由于政策严控,牌照稀缺,行业基本被国有医院、跨国药企把控,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锦欣生殖招股书显示,目前国内辅助生殖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立医院仍占主导地位。

“三孩政策”实施后,各地卫健、医保等部门都积极落实。2021年9月15日,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据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国内人工授精成本一般为5000元/周期,而试管婴儿技术成本一般为25000-40000元/周期。

行业人士认为,此次北京率先从地方层面探索将一些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可以提高辅助生殖市场渗透率。后续是否会有更多的地方跟进,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