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正集体转向?国产在京东唯品会“吃香”,消费果然变了

昨天看到中国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最令人惊讶的,不是oppo出货量达1360万部,排名第一位,而是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17%,至7190万。而且报告预估,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同比下降5%—6%。

说是智能手机在中国卖不动了,似乎又不太恰当,但的确整体上市场需求有所缩小。原因其实不难解释,第一,各厂商近几年并没有催生出代际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功能,价格反而越卖越贵,难以激发消费者的换机热情。

第二是疫情反复影响人们的消费热情,特别是很多年轻人消费观念突转,开始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减少像手机这样的非必需品支出。网上#你有多久没有换手机了#、#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等相关话题屡见不鲜,反映出来的正是这个大趋势。

实际上,年轻人消费观念趋于理性,不只体现在手机这一领域。比如服装、美妆等等,都是很鲜明的例子。

昨天阿迪达斯公布最新一季度财报,企业在全球市场营收微增1%,但大中华区市场却持续疲软,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35%。包括耐克同样如此,在全球市场叱咤风云,偏偏近两年在中国市场受阻,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另一边,李宁、安踏、特步、鸿星尔克等国产运动品牌,却均出现销量暴涨的情况。去年,安踏收入高达493亿元,同比大增近40%;李宁的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涨幅超过56%;特步收入也突破百亿大关,涨幅达24%。

更令人欣喜的是,国产还与互联网电商展开深度合作,直连更多年轻消费群体。比如在特卖平台唯品会上,2021年一段时间鸿星尔克的销量,超2020年同期百倍;而且今年1月份那段时间,平台安踏总单量猛增50%以上,特步、回力实现超过80%的增长。令人感慨,90、95后年轻人偏爱国货。

不只运动服装,国产美妆、家电等多个领域同样如此。在唯品会启动的“新锐品牌计划”中,已有近万款商品入选其中,覆盖美妆、零食、家电、内衣、精品等60余个国货品牌。在互联网电商的助力下,国货正找到新的品牌宣传和零售渠道,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年轻人消费现象和理念变化的背后,根本上是文化自信的回归。折射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Z世代,对于中国和世界关系的重新理解,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商业品牌和商业文化。这对国货而言,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能够持续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