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在缅甸举行。成立仅六年的澜湄合作,作为次区域合作历史发展中的新事物与后来者,正成为世界动荡变革下的“金色样板”,“赤字时代”中的“上扬板块”与全球发展新浪潮里的“精耕之田”。
世界动荡变革下的“金色样板”
澜湄合作的诞生与发展适逢世界动荡的变革潮流之中,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携手共进,共同打造次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
自2016年成立至今,新冠疫情、大国博弈、俄乌危机、逆全球化趋势等诸多挑战接踵而至,无疑不对全球各国造成巨大冲击,对于亟需发展的澜湄地区而言更无不是一种巨大挑战。但六国共克时艰、勇毅前行,不断创新机制体系,加强与其他区域合作机制对接,塑造了澜湄地区发展新格局。
澜湄合作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首个由六国共同参与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其自2016年启动以来就形成了“3+5合作框架”,覆盖了政治、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等全领域。此后又不断突破创新提出打造“3+5+X合作框架”。更为重要的是,澜湄合作自始至终强调与湄公河委员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三河流域机制等区域内多种机制的协调发展,共同前行。
在此次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议中,六国继续将“战略引领”作为“未来六个重点方向”的首位,强调对接各国发展规划,鼓励澜湄合作同“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互补互促,并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MPAC)以及其他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战略相辅相成,从而促进澜湄地区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赤字时代”中的“上扬板块”
当前世界处于“赤字时代”之中,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与治理赤字在全球各地凸显。而澜湄合作在确保地区稳定、和谐共融的前提下,更是稳中求进,逆势前行,成为“赤字时代”中的“上扬板块”。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澜湄六国经贸合作、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逆势上扬、突飞猛进。
2021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在疫情肆虐背景下逆势上扬,达到39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同时,六国积极深化互联互通发展,共同打造“陆海新通道”。
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行至2022年7月3日,累计发送旅客411万人次,其中老挝段54万人次,累计发送货物503万吨,其中跨境货物84万吨,黄金线路潜能不断释放。2022年7月1日,中老铁路万象南站换装场的正式建成投用,标志着中老泰铁路实现互联互通,澜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更为便捷通畅。
在刚刚举行的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议中,六国将经济融合、数字合作、绿色发展作为“澜湄合作未来六个重点方向”中的三个着力点。在继续推动中老泰铁路建设、深化发展“陆海新通道”合作的同时,注重数字赋能与绿色发展,从而构建起“赤字时代”下普遍受益、步步升级的澜湄大市场,成为共同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示范区。
全球发展新浪潮里的“精耕之田”
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指出“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强调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澜湄合作的发展为全球发展以及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贡献着宝贵的“澜湄经验”与“澜湄智慧”。
澜湄六国在六年间不断精耕细作“澜湄田”,从“聚焦式”向“精细式”日益发展。2016年澜湄合作启动之初就聚焦于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领域,意在促进澜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领域。2018年,澜湄合作因应所需,拓展了海关、卫生、青年等新“聚焦领域”,推动实现了更为高效、绿色、健康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拓展。
2021年,在澜湄合作开启新“金色5年”之际,六国更为精耕细作,专门通过了《关于加强澜湄国家可持续发展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澜湄国家地方合作的倡议》和《关于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深化传统医药合作的联合声明》等共识文件,在可持续发展、医药卫生等领域开始精细耕耘。
2022年7月澜湄合作第七外长会议所推出的“澜湄农业合作百千万行动计划”、“澜湄兴水惠民计划”、“澜湄数字经济合作计划”、“澜湄太空合作计划”、“澜湄英才计划”与“澜湄公共卫生合作计划” 的“六大惠湄”举措,更就以往聚焦领域进行深入与突破,为澜湄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利发展、数字经济、太空合作、人才培养、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更为细致的规划与更为强劲的支持。
澜湄工笔画,镌刻新图景。澜湄六国,在精雕细琢的六年之际,共同规划了未来的六大合作方向,宣布实施六大惠湄举措,审议通过了六份重要文件,无不体现了“发展为先、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理念,更无不展现出澜湄工笔画中磅礴大气之势与精巧细致之美。
(本文作者:张励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