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欧盟典型双标,将采取一切手段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13日晚间发文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罔顾事实、预设结果、不合理、不合规,本质是将调查工具武器化、政治化,中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一切手段捍卫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国家发改委在文章中表示,以“反补贴”名义限制中国电动汽车,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中国对内外资汽车品牌一视同仁,外资品牌在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在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口数量排名中,特斯拉稳居第一名,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特斯拉出口量较第二名的比亚迪高41.7%。

文章指出,到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已到期退出,但欧、美仍在实施大额购置补贴,补贴力度明显高于中国。欧美以反政府补贴为由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且对中国产品区别对待、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原则。例如,法国自2024年起实施电动汽车补贴激励措施,采用中国生产电池的电动汽车可能由于“碳足迹”评分较低而不能获得补贴。

文章表示,此次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一方面,是在没有欧盟产业申请的情况下自行发起的,明显违反市场意愿;另一方面,为达到预设目标,欧盟委员会罔顾世贸组织规则,构造并夸大所谓“补贴”项目,摒弃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标准,在抽样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欧美企业,只选择中国本土企业。这些做法,抽样标准不合规、过程不透明、结果不公正,其本质是滥用世贸规则程序,将调查工具武器化,以“公平竞争”名义破坏公平竞争。

文章指出,欧盟汽车行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每年创造近千亿欧元贸易顺差,2023年德国生产的汽车近80%用于出口,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是欧盟汽车企业的共同期盼。如果欧盟一意孤行,滥用保护主义措施,执意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国业界申请对欧盟乳制品、猪肉进行调查

6月13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称,据报道,中国工业界正在游说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请问商务部这是否属实?如果是的话,这些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国内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李佳悦)

  设“有罪推定” 欧盟惹众怒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尽管多家欧洲车企明确反对,欧盟仍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欧盟此举实为“有罪推定”,打压中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的意图相当明显。

欧委会日前发布关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从17.4%至38.1%不等。

该反补贴调查启动之初,就遭不少欧盟政商界人士诟病。初裁结果甫一公布,又被宝马、大众、奔驰等车企公开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大众汽车集团也称,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围绕电动汽车问题,欧盟内部从成员国层面看分为两派:一派以德国为代表,自身车企实力较强,燃油车领域在华有较大份额与利益,怕中国反制会伤及自身,同时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有一定竞争力,对华合作有利于其追赶和布局未来,故主张在开放条件下自由竞争,不愿完全诉诸保护主义;另一派则以法国为代表,自身车企竞争力相对较弱,在中国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欧盟最终不顾业界反对,执意对华电动汽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表明后者在复杂利益博弈中暂居上风。

在丁纯看来,欧盟宣布征收反补贴税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技不如人,越倾向于保护主义;反过来,保护主义又妨碍了欧洲车企在充分竞争中真正提高实力。

中国业界对欧盟此举也表示强烈不满。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称,欧委会在本案调查中,调查程序显失公平公正,中国应诉企业根本无法正常完成调查程序,欧委会因此以所谓“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定中国企业高额补贴幅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此次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和以往有明显不同:不是基于欧盟企业的申请,而是欧委会依据其职权主动发起;不是基于世贸组织规则开展,而是基于欧盟针对所谓“市场扭曲国家”产品反补贴调查的相关规定,本身就暗含对中国的“有罪推定”。

崔洪建表示,这一系列反常足见欧盟此举并非单纯围绕经济行为的调查,而是沾染了政治考量,核心意图就是用不公平不正当的手段,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给自身产业转型制造缓冲期。

但这一意图恐怕难以实现。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欧盟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中新社记者称,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来自庞大的国内市场、相对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体系和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等,也与科学、合规、开放的政策引导有关。眼下一些国家推出贸易保护措施,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干扰,但无法阻止中国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中欧经贸合作的密切程度,双方电动汽车经贸摩擦终需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架桥”而不是“修墙”,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