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质疑韩国发现的室温超导新材料

综合《纽约时报》、《科学》杂志报道:来自韩国的物理学家团队近日发表了论文,宣称发现了首个室温常压下的超导体“LK-99”,它能够在127℃以下的环境中展现超导特性,制造超导材料的设备相当简单。常温超导体被视为现代物理学“圣杯”之一,如果实验结果能够复现,将成为物理学界重大突破,足以摘得诺贝尔奖。不过,该论文引来外国同行质疑,认为结论为时过早,“极有可能是个假象”。

超导体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可实现电阻为零的导体。一直以来,它都极难运用到实际中,原因在于它通常需要被冷却至极低温,且需要施加极高的压力才能成为超导态。因此,现代物理学“圣杯”之一,就是找到能在常温常压下,展现出超导特性的“室温超导体”。

7月22日,来自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的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韩国团队,在预印本arXiv上发布了一篇名为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的论文。文章声称,韩国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常压下的室温超导体(Tc≥400 K,127℃),其结构为改性铅磷灰石(LK-99)。

LK-99是一种铜掺杂的铅磷灰石,是在真空石英管中加热到925℃后形成的。公开资料显示,该团队的研究人员早在去年8月已为LK-99申请了国际专利,并于今年3月被授予专利。

为表明实验结果可靠,韩国团队7月26日上传了一段影片,里面显示将一个不规则的类圆柱薄片放在磁铁上方,可以明显看到薄片一侧翘起、悬空,呈“部分悬浮”。据称,在材料和装置齐全的情况下,最少仅需34小时就可以按照其给出的方法合成出LK-99材料。

研究团队疑内讧

蹊跷的是,韩国团队曾在前后相差2.5小时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两篇同一主题论文,第一篇由权英远率先上传,署名作者为李石培、金智勳和权英远三人。另一篇论文《超导体Pb10-xCux(PO4)6O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的悬浮现象及其机理》稍后发布,描述更为详尽、充分,这篇论文则有6名署名作者,权英远被排除在外。

第二篇论文的第三作者金铉卓于27日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在第一篇论文还存在“许多缺陷”的情况下,就有人未经他的许可抢先发布了,并且没有署上他的名字。对于论文所自称的“为人类开启新纪元”这样的表述,他也并不知情。另一位署名学者金智勳则称,担心属于他们的研究成果会被窃取,所以希望尽快将研究发表出去。

因此,外界猜测,仓促上传两篇论文是因为内讧,也有人猜测,因为诺贝尔奖获奖者不超过三人,所以要把论文的作者限定在三人以内。

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上述论文尚未经同行评审。多个国家的团队目前正尝试复现韩国团队的结果,尚未有结论。

但是,不少外国同行对韩国团队的论文产生质疑。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物理问题研究的中国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称:“我们从电阻、磁化和所谓的磁悬浮这三个方面仔细分析了他们的数据,都不足以说明它是超导现象(材料)。我们判断(它所谓的超导)极有可能是个假象。”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教授斯佩勒(Susannah Speller)表示,“目前下定论还为时过早,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些样本超导性的有力证据”,因为缺乏超导性的明确标志,如磁场响应和热容量。还有的专家质疑了实验的样本缺陷以及理论模型。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