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硅料已全面亏损,龙头企业裁员

  【界面新闻马悦然】多晶硅价格全线下调。

  4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本周硅料数据,各种硅料环比跌幅在3.3%-19.9%。

上周,N型硅料刚刚经历了大幅波动,N型颗粒硅价格跌超8%,N型棒状硅跌近16%。

相较于2022年下半年达到的30万元/吨以上价格高点,当前硅料价格已跌去近85%。

硅业分会表示,目前硅料环节已经面临全面亏损,面对下游的超低报价,硅料企业表现十分抵触,上下游对于价格分歧逐步加大。

硅业分会称,截至4月11日,N型棒状硅市场报价已在5.5万元/吨左右,且不排除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第一财经】龙头企业裁员、延缓投资 光伏企业如何押注未来?

隆基绿能(601012.SH,下称“隆基”)因其庞大的规模和高市值而享有“光伏茅”之称。在市场的剧烈波动之下,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正站在裁员风波的风口浪尖。 多名隆基离职和在职员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公司的这一波“瘦身式裁员”,将持续到5月。4月7日,隆基方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回复称:“2024年是隆基近十年来最困难的一年……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公司进行了相关岗位结构优化。”

隆基曾连续多年保持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无疑是行业标杆企业,因此近期关于其裁员的消息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但这并非行业个案。为了活下去,一些企业正在进行一系列“瘦身”,并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试图淘汰落后产能。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较多的一个观点是,在此前市场供不应求、人才难求时,企业往往因惧怕变革而停滞不前,导致组织规模日益庞大,运营效率不断下滑。而现在,各大企业正借助行业洗牌的时机加速提升组织效率。

另一方面,光伏制造端正加速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员需求。去年,晶澳科技(002459.SZ)在浙江的两个电池车间向媒体开放参观,展示了其智能化生产线的应用成果:智能AGV应用使单车间用工缩减近400人,效能提升30%以上。

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至今,至少有16家A股光伏公司宣布终止或延缓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合计超600亿元。其中,曾经高调跨界光伏的聆达股份(300125.SZ)最近终止了一个91.5亿元的投资计划。

2021年前后,那时硅料等产品供应紧缺,行业处于价格上行周期,资本市场上一度出现沾“光”必涨的奇观,聆达股份等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光伏行业。

多家传统光伏厂商受访者向记者抱怨道,正是这些跨界企业的盲目跟进和恶性竞争,导致了行业产能过剩和产品价格暴跌。一家跨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则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才是挑起规模战、价格战的主导者。”

去年,各大厂商纷纷提出警示,称行业将出现产能过剩,企业不得不减产、停产,甚至退出行业。然而,在大呼“狼来了”的同时,这些企业又在大张旗鼓地扩大产能。

“之前躺着都能赚钱,没有不扩产的道理。”一家大型光伏厂商市场销售经理对记者说。他补充说,当所有企业都在扩产时,“不扩产就等于等死,等着被挤出市场”。

最终的结果是,过去18个月建设的产能比光伏领域过去18年建设的还多。据PV InfoLink统计,到2024年,全国光伏主产业链中硅料、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过1000吉瓦。但2023至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分别仅为350吉瓦、450吉瓦、550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