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100亿!《哪吒2》登顶全球单一票房榜首!

2月7日,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位列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总榜榜首。

灯塔专业版AI预测《哪吒2》内地总票房为98.4亿元,猫眼专业版预测数字为108.5亿元,该片将有望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创造新的历史。2月13日起,《哪吒2》还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加拿大等海外地区上映。

  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电影《哪吒2》?

据澎湃新闻,近日,社交平台上流传一张文字截图,声称“哪吒2被美国商务部封杀,不能看了”。

有关说法称:“2月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紧急行政令,宣布将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列入实体清单,禁止该片在美国境内发行、放映及流媒体传播。这是继TikTok、华为之后美国政府首次对文化娱乐产品实施全面禁令。”

检索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网站,查询与“哪吒”相关的内容,没有发现能够支持网传说法的信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网站在2月没有发布过与电影“哪吒2”相关的消息。围绕“哪吒美国商务部”展开检索,也没有发现相关报道。

1月30日,据华语电影海外发行平台华人影业在脸书平台发布的消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将于2月14日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正式上映。2月6日,媒体报道称,《哪吒2》近期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

综上所述,网传“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封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说法不实。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该电影在美国上映被阻拦。相关电影预计将于2月14日前后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正式上映。

  哪吒视效炸裂 中国特效新飞跃

  图: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其视觉特效震撼夺目,令观众大开眼界。

  据大公报,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雷霆之势席卷院线,截至2月6日总票房突破60亿元(人民币,下同),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影片中,直径5000米的撕裂海面、山崩地裂的万箭穿心场景,都彰显着中国视觉特效技术的跃升。这场视觉盛宴的“神助攻”之一正是来自深圳龙岗的深圳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洛克特视效”)。

从《流浪地球》系列、《长津湖》,到如今的《哪吒2》,作为科技进步的一环,中国特效技术从追赶到超越,跻身世界一流,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新飞跃。

在动画电影里,视效难度分为S、A、B、C、D五个级别。《哪吒2》预告片中,一个预热的火莲花绽放镜头就让观众大呼震惊,但这在电影总制片人王竞看来,不过是一个B级特效,对团队而言,作品的目标是要挑战S级。

作为《哪吒1、2》的核心特效团队,洛克特视效创始人聂华军在采访中也频繁用数字来说明制作的难度:《哪吒2》光特效镜头就有近2000个,角色数量也是第一部的三倍。《哪吒1》的全片镜头有1800多个,而“每个镜头平均包含5种特效元素,模拟缓存量超10T,复杂的画面,如影片开场的‘裂空爪’虚构裂口特效,岩浆就做了八种不同材质、不同速度的流体,这样的镜头需反复打磨六七十遍。”

  哪吒闹海 靠特技“撕裂海面”

要做出让观众满意的效果,洛克特视效不断进行技术极限突破。因为技术所限,不太敢挑战海水制作,前作哪吒与敖丙的海上初遇是点到即止。但到了《哪吒2》,哪吒不但要下海,还要开海、闹海。片中“海面被撕裂”的特效镜头直径达5000米、深度3700米,相当于15艘航母的体量,其海水动态模拟的难度堪称动画电影之最。聂华军强调,是观众的期待倒逼技术进步,而以艺术驱动技术的理念,也让《哪吒2》的视效与角色情感深度绑定,强化了观众对角色命运的共情。

十年前,如果问中国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特效大片,答案可能是《阿凡达》《变形金刚》等荷里活电影。如今,答案里会出现更多的国产大片,比如《流浪地球》系列中的宇宙奇观,《长津湖》中的战场……而这些视觉效果,大多由中国本土特效公司原创制作。它们不仅能为观众呈现科幻、战争等复杂大场面,也能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虚拟生物和神怪角色。

制作出《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升空场景的MOREVFX公司创始人蔡猛说,行业进步没有过多的经验可谈,都是靠着从业人员在一个个从未实践过的项目中,像工匠手艺人一般,一个个镜头摸索出来。“只有经历过,亲手做出了所需要的效果,公司和行业的技能技术才能真实获得提升。”

  用技术让中国故事被世界听见

同样,洛克特视效创始人聂华军在历经《哪吒》《姜子牙》《长津湖》等多个项目的特效磨砺后也感慨道:“技术自信源于文化自信,当中国故事需要被世界听见,技术便是最有力的语言。”

毫无疑问,中国特效的进步是更广泛技术革命的侧写。在科技领域的其他方面,中国本土企业也在不断追赶欧美,其中,近期大火的人工智能DeepSeek和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便是佼佼者。这些企业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为其他中国本土企业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洛克特视效”创业时 深圳几无特效产业

在数字艺术领域,洛克特视效以其卓越的视效技术和创新的业务布局,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创始人聂华军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乡村。师范毕业后,他选择到电视台从事摄影工作,后来又前往北京求学,进修CG特效专业。

2002年,聂华军参与张纪中版《神雕侠侣》的特效指导工作而入行,后参与林超贤执导的电影《风云决》而南下深圳。2009年,聂华军首次创业动画短片制作,作品《包强大战寿司人》入围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但因他缺乏经验,没有考虑到原创动画的商业模式,公司成立不到两年就宣告失败了。

在积累一定的资金及市场经验后,聂华军于2017年成立了洛克特视效,继续追逐电影梦。“我们公司在龙岗区阪田创立的时候,深圳的特效产业几乎为零。在公司打响知名度后,龙岗区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希望借此机会把影视特效在内的数字创意产业带动起来。”

目前,洛克特视效还与深圳天安云谷合作签约,携手打造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数字影视制作先行示范基地。“洛克特的使命就是推动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化发展。洛克特的愿景,就是打造中国文化原创lP宇宙,我们希望能产出最优质的lP和视觉作品。”谈到洛克特未来,聂华军充满信心。

  国产特效跻身顶级 出海大放异彩

近年来,中国本土电影特效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飞跃,从《哪吒》到《流浪地球》系列,再到《长津湖》等影片,中国电影的视觉效果已逐渐跻身世界顶级行列,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特效技术的运用堪称典范。影片中,哪吒的形象设计、动作捕捉以及场景渲染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导演饺子曾表示:“我们要让观众感受到特效不仅仅是画面的堆砌,是特效与故事、情感的紧密结合。”

而《流浪地球》系列则将中国本土电影特效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影片中,如“太空电梯”升空的特效长镜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未来世界。还有《刺杀小说家》中的异世界奇观和动作场面,《长津湖》中的大规模战斗场景和爆炸效果……它们通过精细的建模、动画和渲染技术,让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洛克特视效、MOREVFX、天工异彩、Base FX、数字王国……这些中国本土视效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艺术创作,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实践探索,为中国本土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一切,皆源于从业者的共同心愿——如MOREVFX创始人徐建所说:“我们期待未来中国电影特效能够引领全球,成为国际电影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融合科技 京深差异化发展

在数字艺术领域,洛克特视效没有止步于影视后期,还横向发展到游戏宣传片的创意制作、高端CG广告内容制作、数字文旅内容创作、展览展示内容以及新媒体内容的创作等多个板块。

目前,中国大部分特效公司集中在北京。“深圳的特效产业没北京那么完善,但深圳有很多的高科技人才。”他认为,洛克特视效依托于深圳这个创新高地,应该调整艺术和科技的权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那我们的差异化就出来了,就像我们做风、雨、雷、电、火这些大特效、大场景,其实是非常考验核心技术的。”

当然,聂华军也强调,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本质的差距还体现在人的创意上。“在硬件设施已经追赶上的今天,真正决定作品质量的,是创意在技术上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还有,在深耕影视后期特效的同时,洛克特视效还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在VR大空间沉浸式剧场领域展开探索,与行业伙伴共同打造了《源起华夏之月球冒险之旅》VR大空间沉浸式探索剧场,融合了5D全息、大空间(LBE)体验技术、混合现实M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体验消费纪元’正悄然来临。VR大空间沉浸式剧场项目具有投入成本较低、产品上新速度快、行业发展空间大等优势。”聂华军说。(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