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店内排队超5万桌上过热搜的文和友,2月17日被爆裁员。当日,《证券日报》记者向文和友方面求证裁员是否属实。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属于公司业务调整产生的正常人员变动,公司各个项目现在都在进程之中,也会有新项目和业态陆续面世。不过,对于记者追问南京文和友店是否如期开业一事,对方并未给予回应。
2019年,文和友因自身的复古标签与浓郁的长沙特色,在全国打开知名度,吸引了许多长沙之外的消费者前去打卡。2020年2月,文和友获得加华资本近亿元投资,并喊出“打造餐饮界迪士尼”的口号。2021年上半年连续完成BC两轮融资,并在C轮融资结束后估值达到100亿元人民币。文和友CEO冯彬曾表示,文和友经营的这些年里,主动找上来的投资机构就有上百家。
资金充裕,资本看好,文和友却开始裁员了。
离开长沙后走得艰难
天眼查数据显示,文和友是湖南文和友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目前拥有文和友老长沙油炸社、文和友老长沙龙虾馆、文和友大香肠、文和友臭豆腐、M M CH 、文和友老长沙外卖等系列品牌。
2月17日,多家媒体报道,文和友员工爆料,公司已于年前启动一轮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被裁人数超60%以上。然而裁员仍在继续,被裁员工大多数是2021年7月之后入职,主要涉及文和友长沙拟启动的沉浸式剧场项目和南京文和友项目。
南京是文和友作为长沙本土品牌在广州、深圳之后,即将落地的第四个城市。此前,广州文和友、深圳文和友的开业排队盛况都未能在之后的日子中持续,不仅如此,文和友还开始修改两地店铺原本的风格。
2020年7月,“超级文和友”品牌落地广州,但一年之后文和友就将“超级文和友”改为“广州文和友”,此外,店内的多家商品也都进行了换血。过去一直被当作主打的小龙虾,换成了海鲜。《证券日报》记者在大众点评发现,广州用户给出的差评都主要集中在菜品“难吃”上。
文和友CEO冯彬也曾表示,文和友在广州吃到了最大的亏,公司已经反思了在广州的打法。这种“水土不服”在文和友进军深圳再次发生。
2021年4月,文和友深圳店开业当天,排号超过“4万+”。然而半年不到,深圳店就更名为“老街蚝市场”,主打的小龙虾换成生蚝。据悉,深圳还要迎来第二次风格更换。
此前,深圳文和友总经理吴羡向媒体表示,深圳文和友调整改造之后,将呈现赛博朋克式的未来市场,包含海鲜市场、菜市场以及集贸市场。而文和友南京店还未正式落地又被爆出裁员消息。
“餐饮界迪士尼”可行性有多少?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2021年4月,深圳文和友开展过一次叫《绮梦》的沉浸式戏剧表演。有博主在小红书介绍,整个戏剧就在人山人海的深圳文和友里面,和普通游客融为一起。
对于文和友的构想,文和友创始人文宾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说过,是成为“中国美食界的迪士尼”。不难发现,文和友正在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迪士尼的成功并不容易模仿。迪士尼有门票费、周边商品、餐饮费、酒店住宿费等收入。对比起来,文和友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从餐饮、店租、商家利润分成等方面获利,作为旅游城市的长沙文和友充分享受这一红利,但广州、深圳却反响平平,尤其是广州店。
“文和友想成为迪士尼从运营端的角度而言并不匹配。”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文和友有非常深的地域文化色彩,作为长沙网红打卡地,它有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那就是不能满足和匹配除长沙外的其他地区消费者。
在朱丹蓬看来,与广州相比,深圳的城市历史较短,且“移民”属性更为突出。“广深的人口结构影响了文和友在两地的经营落差,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深圳外来人口占比极高,这种城市人口结构特征与文和友作为流量打卡地的定位是相匹配的。”
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其他与文和友风格相似的新型餐厅,这或许意味着,文和友再下一城的阻力正在变大。
《证券日报》记者浏览小红书发现,济南、武汉、沈阳等文和友并没有进入的城市,已经出现了许多“模仿”文和友模式的餐厅,而且人气同样火爆。即便有人指出这可能是山寨,存在侵权,但一位宣传武汉本土吃喝玩乐的博主在介绍当地的饭厅时却表示,“是不是模仿文和友不重要,确确实实把我们记忆中的武汉展现出来,这一点它是成功的。”
未来文和友进入上述城市时,是否会受阻?文和友方面没有给予回复。
在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看来,做餐饮做品牌一定要有差异化和灵魂。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人,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形成口碑和IP。
前宅食送CEO、“餐饮老板内参”副总裁穆杨对《证券日报》坦言,同类型门店的出现,对于文和友后续新市场的拓展十分不利。“对于升级版的美食城而言,对城市文化和餐饮文化的理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文和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维持消费者对场景的新鲜度,这个是比较困难的。”朱丹蓬表示,类似文和友这样的场景体验式餐饮模式要想走得长远,餐饮的品质仍然是关键,消费者打卡归打卡,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食品的本质上来。